古徽州 新商行

时间:2022-10-02 02:33:02

2005年12月28日,在一片掌声之中,筹备达20个月之久的徽商银行终于挂牌成立。在开幕式中,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作为对徽商银行成立的贺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监管层和政策面对徽商银行组建方式的肯定。作为我国第一家在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徽商银行成立的深远意义在于为长期囿于地方一隅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寻求突围提供了一种模式,媒体纷纷猜测徽商银行的成立将拉开2006年国内百余家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合并的序幕。

为什么会是徽商银行?

众所周知,城市商业银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组建的直接目的是化解原有城市信用社的金融风险,并由地方政府承担稳定地方金融的责任。因此,各地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而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市场化过程,这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先天不足。这种先天不足体现在资本金规模小、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技术水平和服务手段落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社会信誉度不高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受制于城市的地域限制,在“单一城市”模式下,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在当地开展业务,不允许跨区经营。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资金的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日益多元化,这就有可能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的流失,使得原本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鉴于此,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将自身定位在“社区银行”和“市民银行”上,以期用更便捷、周到的服务守住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这块阵地,这是城市商业银行必然的选择,当然其中更多的是透着无奈。

2004年6月,唐双宁副主席在全国城商行第五次会议上发出信号,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加快实施改造和重组;着重通过资产置换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改造。这样的信号当然没有被长期寻求突破的各城市商业银行所忽略,于是,一轮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活动跃跃欲试。据报道,江苏、河南、湖南、山西等地正在进行城商行合并重组的研究工作,为何整体实力并不算突出的安徽城市商业银行率先实现了这一突破?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除城市商业银行的内在需求和政策面提供的外在条件,安徽城商行发展的特点也促成了徽商银行的成立。安徽省六家城市商业银行整体规模虽不大,但整体经营状况甚佳。银监会按资产质量高低将全国城商行分为六类,安徽的六家城商行有四家被分在一类行,另外两家被分在二类。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内控能力等指标基本符合银监会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要求,截至2005年9月底,参与重组的机构总资产为460.8亿元,总负债439.76亿元,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9.31亿元,不良贷款率3.38%,城商行平均拨备覆盖率达到76.74%,城信社为46.78%。较好的资产质量,发展水平落差较小的特点为此后重组中的清产核资、股份折算以及寻求多方共赢的重组模式打下了基础。

此外徽商银行的成立也得益于重组方案的精心设计以及各方利益的兼顾与协调。根据安徽省政府的意见,徽商银行联合重组的模式被确定为“确立一级法人模式,采取吸收合并的形式”。原合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徽商银行,吸收省内部分金融机构,合并后各方股东持有的股份,根据各自清产核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最终确认的折股比例,置换成徽商银行的股份,同时被合并方注销法人资格。

作为清产核资中介机构,深圳融信会计师事务所于2005年11月完成各家机构《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和《股权评估报告》,根据股权确认的结果,各行社折股比例均在1元以上。最高的折股比例达到1.5元,不足1元的由当地政府补足。

为协调地方政府、各机构股东、银行高管以及员工等各方面的利益,徽商银行达成了“统一法人、分级核算、单独考核、重视绩效、科学授权”的重组思路。为消除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徽商银行承诺继续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持以往“小法人”办事效率高、决策链短的灵活机制等优势,而在税收方面,徽商银行则提出保持税收存量基数不变、增量分成(按原来比例)的共赢模式。

由于合肥城市商业银行各方面优势明显,成为重组的龙头机构,而其他合作者规模在25亿~65亿元之间,处于同一档次,不良贷款比例则从最高的8.1%到最低的2.2%不等,这都给“联合重组、吸收合并”模式的成功创造了条件。此外,各机构之间在银行卡、银团贷款、资金等领域也已经具备多年的合作基础。

由此我们看到,徽商银行重组成功并非偶然。“符合市场条件,遵循市场法则。”力促此事的安徽省银监局局长杨家才这样总结。

重组,重生

把徽商银行的组建看成安徽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的重生也并不为过。在整个重组完成后,徽商银行的资本金将超过13亿元,其任一分支机构都可以提供最多1.3亿元的单户贷款。按照经营规划,目前徽商银行还只在安徽省内开展业务,到2007年徽商银行将在全省17个地市都设有网点。此外,在完成省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后,徽商银行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资扩股。按照计划,徽商银行将在3~5年内,达到注册资本45亿元,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彼时,徽商银行资本金将领先于全国所有城商行,远高于上海银行的26亿元、天津银行的15亿元、浙商行的15亿元。

重组后的徽商银行也制定了新的市场目标:产权明晰、治理科学、资本充足、运营安全、信息真实、效益良好、具有城市竞争力的零售银行。徽商银行董事长戴荷娣将该行的市场定位明确为:“立足中小、面向三市、突出零售、立市发展”。所谓立足中小就是立足中小客户,中小客户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自然人;面向三市,就是市企、市民、市政;突出零售,要坚守自己的业务领域和范围,不去随波逐流。此外,徽商银行由六家城商行和七家城市信用社共同组建而成,股权上比较分散,这为科学地建立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徽商银行明确了“三会一层”的科学构架和制度,董事会包括15位董事及独立董事、9位监事。实行专门委员会制度,下设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关联交易、人事提名和薪酬、审计等五个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实行项目监事制度,在经营方面实行首席官制度,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行长。

在发展战略方面,徽商银行也进行了精心的规划。简单的说,徽商银行制定了“整合――引资――上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以整合扩大规模;以引资完善内控,提高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水平;通过上市建立一个长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提升品牌形象,把徽商银行做大做强。就此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而言,徽商银行的诉求和目前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相似之处。

城商行重组大幕拉开?

在徽商银行成立大会上,唐双宁副主席表示,根据发展状况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是银监会坚持“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监管原则的具体体现。“徽商银行目前只是个案。”

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代表们显然受到了鼓舞。近期以来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先有上海银行前往宁波设立分行,后有徽商银行重组成功。受此鼓舞,目前东北、江苏、山西、河南、湖南等地区的城商行都拉开了重组大幕,东北银行、晋商银行等正处于酝酿阶段。

可以预见,类似徽商银行这种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后的产物今后将屡见不鲜。徽商银行是否可以作为城市商业银行摆脱困境的一个模式被复制?重组中多方利益兼顾是否导致效率损失、是否会形成一股合力?联合重组是否将成为未来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路径?“大”银行之路是否就能一帆风顺?小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应担当什么角色,占据什么位置?徽商银行的成立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上一篇:小企业贷款的浙江经验 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