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

时间:2022-10-02 01:22:45

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

摘要: 对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选择最适培养条件即温度,pH和盐分,为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最适温度在25~35 ℃,混合培养较单独培养生长良好;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最适pH为6.5~7.5,在pH 7.5~8.5偏碱性环境下,混合培养生长较好,较单独培养耐碱性更强;菌株Lx81+W5组合,Lx191+W5组合和Jm92+W5组合可以在7%的盐浓度下正常生长,较单独培养表现出更强的耐盐性。

关键词: 溶磷菌;固氮菌;混合培养;温度;pH;盐分

中图分类号: S 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500(2011)06000107

早在20世纪1925年就有学者发现不同菌株组合混合培养可以形成不同的产物。研究认为混合培养能减少或避免纯培养过程中生物活性下降的现象,增加培养菌生物量[1],可以获得更多的菌株性质。陶光灿等[2]研究了细菌组合的固氮,解磷与不同培养条件以及混合培养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这是一个潜能巨大的新的微生物资源,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常慧萍等[3]对小麦根际的解磷菌、解钾菌和固氮菌进行了互作研究发现:当两菌株混合后,解磷菌P1616可以促进固氮菌N2106L生长,提高了混合菌悬液中的细胞密度,解磷菌P1616还可以促进解钾菌KL0405的生长。

温度,pH和盐分浓度对菌体生长影响很大,在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盐分浓度才能有最大的有效活菌数[4]。溶磷菌和固氮菌混合对温度、pH和盐分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响应不同,本研究旨在确定混合菌株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为后续溶磷菌和固氮菌混合菌剂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苜蓿根际溶磷菌与根瘤菌互作及促生机理研究”(30960265)资助

作者简介: 刘青海(1985),男,内蒙古包头人,在读硕士。

Email:

姚拓为通讯作者。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供试菌株为甘肃农业大学草地微生物多样性实验室提供的6株溶磷菌,4株固氮菌(表1)(3株联合固氮菌和1株根瘤菌)。

根瘤菌S11待鉴定苜蓿

1.2 菌株间拮抗反应

分别将活化后的菌株两两相交划线接种在LB平板培养基上,28 ℃培养2~3 d,每天观察交叉点处细菌生长状况,若交叉点两细菌生长弱或不生长,说明两菌株间有拮抗作用,不适合混在一起做复合菌肥;若交叉点细菌生长良好,则说明两菌株可以共存,之间没有抑制作用,不发生拮抗反应的各菌株可以混合培养,可以做复合菌肥。

1.3 菌液的制备

将各供试菌株划线接种于LB固体斜面上,28 ℃下培养24 h,加灭菌水制成菌悬液,用UV721紫外分光度计在D660nm下测定菌悬液浓度,并用无菌水调节D值一致后,备用。

1.4 菌株处理组合

A组 6株溶磷菌单独培养(共计6个处理);B组 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两两组合(共计24个处理)。

1.5 温度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1)将LB液体培养基分装至试管中,每管5 mL,121 ℃灭菌30 min,备用。

(2)将菌株按0.1 mL接种量接种到液体试管培养基,组合菌每个菌接种0.05 mL,每个菌种组合接种3管,分别标上10、15、20、25、30、35、40、45 ℃标记。

(3)按标记,将各试管置于相应温度的振荡培养箱中培养48 h。

(4)取出观察各菌株的生长情况,测定每个菌株的D660 nm吸光值,并计算平均值,以确定各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

1.6 初始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1)配置LB液体培养基,分装为11份,分别采用1 mol/L的NaOH和1 mol/L的HCl依次调节pH 4.0、4.5、5.0、5.5、6.0、6.5、7.0、7.5、8.0、8.5、9.0,再将LB液体培养基分装至试管中,每管5 mL,分别标上pH 4.0、4.5、5.0、5.5、6.0、6.5、7.0、7.5、8.0、8.5、9.0标记,121 ℃灭菌30 min,备用。

(2)将菌株菌悬液按0.1 mL(单菌株)接种量接种到液体试管培养基,组合菌每个菌接种菌悬液0.05 mL(菌株组合),每个组合接种3管。

(3)将标记好的菌株置于28 ℃振荡培养箱中培养48 h,转速为180 r/min。

(4)取出观察各菌株的生长情况,并测定其D660 nm的平均吸光值,确定菌株及组合的最适生长pH。

1.7 盐分对菌株生长影响

在LB培养基中加入NaCl配成1%、3%、5%、7%、9% 5个浓度梯度,灭菌后制成平板备用。将配好的各处理菌悬液以划线法接种于各盐浓度的LB固体培养基上,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不接种的为对照,置28 ℃下培养7 d,观察菌体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测定

拮抗试验是鉴定菌株间菌株菌能否共存的传统方法,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之间均无拮抗反应发生,各菌种可以混合培养。

2.2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由图1~6可以看出,温度对单菌株和混合菌的影响较大,各供试菌株在10~45 ℃均能生长,但差异较显著;各菌株或菌株组合从10~45 ℃的 D660 nm值先增加,到25 ℃或30 ℃时到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25~35 ℃是最佳培养温度。

在图1溶磷菌Jm170和根瘤菌S11组合接种在各温度D660 nm值低于单菌株Jm170和Jm170与其他固氮菌组合。在图2~6中,Jx59+G组合在10~45 ℃范围内D660 nm值均高Jx59与其他固氮菌和根瘤菌的组合,当30 ℃时到达峰值,为1.125;溶磷菌Lx81、Lx191、Jm92、Lx22与固氮菌和根瘤菌的组合的D660 nm值在25~45 ℃均显著高于Lx81单独接菌时的D660 nm值;在图5,6中,Jm92+W5和Lx22+G是较优菌株组合,在10~45 ℃D660 nm值均高于其他组合,在10 ℃或45 ℃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活,Jm92+W5在10 ℃和45 ℃条件下的D660 nm值分别为0.268和0.278,Lx22+G在10℃和45℃条件下的D660 nm值分别为0.315和0.307,菌体数量较多,可以适应高温或低温的不良环境。

2.3 初始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从图7~12可看出,pH对单一菌株和混合菌的生长影响较大,无论单一菌株或混合菌在pH9的培养液中生长缓慢或不生长,pH在6.0~8.0,大部分菌或菌株组合都可以良好生长,当pH为8.5时,Lx191+G和Lx191+S11生长最好,D660 nm值分别为0.475、0.429。可以适应较为碱性的土壤。

上一篇:苜蓿有限和无限生长型鉴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校女篮运动员防守技术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