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02 12:45:28

加快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将是安徽省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在发展决策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求真务实的发展思路。阐述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剖析了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12-01

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上的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能够为当代带来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技术群。高新技术产业是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它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的先导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1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的一些成就

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2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5.0亿元,同比增长2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25.9%,占全省GDP比重10.2%。

2008年全省光机电领域实现增加值357.4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39.5%;新材料领域实现增加值349.5亿元,占38.6%;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增加值66.3亿元,占7.3%;电子信息领域实现增加值51.2亿元,占5.7%;高新技术服务领域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占3.4%。

合肥、芜湖、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科技企业孵化器39个(其中国家级6个),孵化场地面积58.8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30家,新增毕业企业102家。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5个(其中国家级3个),实现营业总收入774.7亿元。

2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先进省份和安徽省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2.1 产业整体规模的差距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不多。

2.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安徽省的科技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属于尖端科学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艺装备的研究开发和配套能力弱,尚未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服务的技术平台。

2.3 尚未形成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集群

目前,安徽省仅有合肥、蚌埠、芜湖3个高新区,缺乏产业成长的环境和平台。从产业集聚度看,不少产业企业间关联度小,企业在空间的聚集缺乏内在合作机制和产业链的关联。

2.4 创新服务体系还有关键障碍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通过向创业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支撑体系。但是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软服务普遍不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技术平台建设及应用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加快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在建设创新型安徽中的地位和作用

继续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牵动性工程来抓,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撑安徽的奋力崛起。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发挥安徽省本土技术、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2 进一步放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发挥资源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煤炭、冶金、水泥等基础原材料产业技术水平,推广高效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吨钢节能节水水平,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提高附加值,引导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

3.3 进一步突出重点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在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上:突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重点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其在全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突出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坚持东向战略,重点发展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3.4 进一步重视发挥中央驻皖科研单位在科技产业化中的作用

继续支持国家大科学工程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央驻皖高校、科研院所在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发出更多适用型衍生成果。支持省院共建安徽循环经济工程院,用好与教育部、中科院的共建会商机制,促进知识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建春,等.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袁建文.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6,(3):18-22.

[3]杨燕珍.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科技,2004,(5):12.

上一篇:河南省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湖南利用外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