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程应用缩宫素及产后子宫按压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时间:2022-10-02 12:15:32

第三产程应用缩宫素及产后子宫按压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第三产程采用缩宫素以及产后子宫按压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88例产妇,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达到200ml时被动采用宫底按压以及缩宫素治疗,实验组在第三产程主动采用缩宫素,产后采用宫底按压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产后2h平均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第三产程;缩宫素;子宫按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7-02

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后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给予产妇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产妇生命质量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笔者抽取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8例住院分娩产妇,给予实验组患者于第三产程采用缩宫素以及产后子宫按压实施综合干预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8例住院分娩产妇,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达到200ml时被动采用宫底按压以及缩宫素治疗,实验组在第三产程主动采用缩宫素,产后采用宫底按压治疗。88例产妇中,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9±1.2岁,孕周为38-41周,产程时间为6.7-15.4h,均为初产妇,无其他并发症,新生儿均为单活胎。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程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产妇34例在产后出血量达到200ml时,给予患者肌注10u缩宫素,在静脉滴注同时对患者实施宫底按压,10例未采用缩宫素。实验组患者在产妇进入第2产程后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500ml 5%葡萄糖实施静脉滴注,准备20u缩宫素插入到墨菲氏滴管中留作备用。在胎肩分娩出后,立即给予患者10u缩宫素肌注或入壶治疗,并将其余10u缩宫素加入到点滴中。在胎盘分娩出后,立即采用宫底进行按摩,护理人员一手对产妇腹部进行按压,并对子宫底部进行触摸,将拇指放置到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置到子宫后壁,并对子宫进行按摩按照一定的节奏,有利于子宫的收缩,同时间断性的对子宫进行挤压用力,进行按压时间直至子宫收缩恢复正常位置,之后每间隔15分钟对宫底进行按压一次。2h后无异常者可将其送入到病室。采用称重方法对出血量进行统计记录,主要记录产后2h的出血量。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计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分析。

2 结 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产后2h平均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P

3 讨 论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诱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生的常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第三产程是从胎儿分娩后至胎盘分娩为止这一事件。在第三产程期实施正确的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发生以及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在第三产程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止子宫收缩乏力,有利于顺利娩出胎盘。因此在产程期以及产后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情况发生[1]。

3.1 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药物,强化子宫收缩 作为一种多肽激素,缩宫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于防治产后出血。该药物的肌注吸收效果良好,一般3-5分钟内即可生效,一般给药一次可维持20-30分钟,可对子宫平滑肌起到直接的兴奋作用,有利于增强子宫的收缩活动。且缩宫素存在受体饱和情况,若无限制的加大用量治疗效果不佳,且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因此在采用该药物治疗时,缩宫素24h内用量应小于60μ[2]。

3.2 分娩后产妇身体一般较为疲劳 在分娩结束后,医护人员应立刻引导采用皮肤接触以及早吸允,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早期接触,可有效消除产妇疲劳,有助于防止出现宫缩乏力情况,同时通过吸允,有利于促进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强化宫缩功能。加强宫缩,可有效防止出现产后出血情况。

3.3 子宫按压可有效将积血尽快排出 按照一定节奏对宫底进行按压,有利于将宫腔内的积血块迅速清除,减少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同时通过按压,可对宫底厚度、子宫收缩以及阴道出血情况进行明确观察,大大抑制产后出血发生[3]。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2h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刘家琼.第三产程综合干预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1(6):845-846.

[2] 刘玉莲.第三产程应用缩宫素及产后宫底按压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1):26-27.

[3] 胡红宇,徐春丽,王隽.缩宫素与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3,71(13):881-882.

上一篇:二维矢量图形技术现状概述 下一篇: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