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的做法

时间:2022-10-01 11:38:0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的做法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都不高,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学生的一种意识倾向,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毫无兴趣,那么就不会投入足够的精力。所以说,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谓语文兴趣教学,就是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Abstract】Alway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all not Gao, appear so of problem,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be the teacher have no full of transfer student of interest.So-called interest, be the student's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incline to, had study interest student then can scoop out oneself of potential, full transfer the student's aggressive.If student the rightness be some one academics milli- disinterest, so can't devotion enough of energy.So say, the language wanted to raise a primary school to living study efficiency have to full of transfer the student's language study interest.So-called language interest the teaching is a teacher usage the language of the humor and wit and vivid and vivid teaching way active classroom of teaching atmosphere, let the student is in a ly the freedom, equally, harmony of the environment the bottom actively participa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Interest teaching

“趣味性”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学应适应并挖掘这些特征。《新课程标准》同时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1.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

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首先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1.1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教学生。

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

1.2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新教材有利于应该从重分析、重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教师精讲重导,学生多思善疑。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1.3提供讨论平台,让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教师与其搞“一言堂”将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不如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人格的养成

工具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训练与趣味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趣味陶冶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首先,要求教师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锐意革新,要将学生从有限的所谓“重点”篇章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听、说、读、写中去落实。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

3.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4.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对于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过去我们积累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经验,如在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语文教学中口语练习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激活就多了一条光明大道。如:在教学《心愿》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制作好课件,在声光电给学生造成强大冲击的同时,向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最终理解和平和友谊是世界的主旋律、人民的心声,并产生一种为世界合平、国家富强而学习的崇高的使命感。

5.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趣味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也才能彰显语文教学这门美丽的艺术。

上一篇:我和爷爷的数学故事 下一篇:再现美丽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