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戏剧

时间:2022-10-01 11:24:18

“非典型”戏剧

在人们的印象中,力求让戏剧逼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是所有戏剧家追求的目标。不过事情真的

是这样吗?戏剧家对于戏剧的思考,远远比我们更为深远。不信的话,就来看看下面这些略显怪异的“非典型”戏剧吧。

梦幻般的象征主义戏剧

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是一部象征主义戏剧,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平安夜,仙女降临到伐木工人的家中,请求工人的两个孩子寻找青鸟。仙女变出家里物品和猫狗的灵魂,陪伴两个孩子踏上寻找之路。他们去了回忆国,到了夜宫,来到未来王国,又去了森林领地……遍寻不到青鸟的踪迹。等到兄妹俩失望地回到家中,发现他们寻找的青鸟,正是家里笼中的小鸟。

这部戏剧充满梦幻色彩,角色的名字也都具有象征意义。作者用兄妹俩一路寻找的经历,象征人类为追求幸福所历经的苦难。幸福在哪里?幸福不难找,就在身边。

深沉的表现主义戏剧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搬上舞台,演员也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人物的内心怎么表现?当然可以用语言,比如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表达了他彷徨的内心。可是,过多的独白难免让剧作乏味,而且,语言的表现能力也是有限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表现主义戏剧,这一类戏剧善于运用灯光、音乐、舞蹈动作等等手段,将人物的内心展示出来。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剧作《鬼魂奏鸣曲》,其中有一段情节荒诞离奇:活人和木乃伊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舞台上有光怪陆离的布景和灯光,剧作家以这样的方式,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在舞台上。

不可思议的荒诞派戏剧

1953年,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演出成功,这是第一部成功演出的荒诞派戏剧。啥叫荒诞派戏剧?我们不妨从《等待戈多》说起。

第一场戏,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在一棵枯树下,等待戈多到来。为了消磨时间,两人东拉西扯,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还认错了人。天快黑时,有个小孩儿告诉他俩,今天戈多不来了,明天准来。第二场戏,俩人又是等啊等,最后,那小孩儿又来了,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

你瞧,这和我们印象中的戏剧多么不同,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剧中人物到底是什么人,观众也搞不清楚,布景也简单,整部戏看上去很荒唐。可就是这样一部戏,让有的观众笑,有的观众哭。他们看着舞台上莫名其妙的表演,或许就联想到了自身所处的境地:人,有时候不就是这么荒诞?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什么样。这部荒诞戏剧是戏剧家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

走向极端的贫困戏剧

提到贫困,你能想到什么?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词语是“家徒四壁”。而“贫困”的戏剧,走得更远,甚至连“四壁”都没有了。

随着电影的兴起,走进剧院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戏剧逐渐变成“小众艺术”。这让许多戏剧家们纷纷开始思考戏剧的未来,其中,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戏剧的本质是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应该把剧本、布景、音乐、灯光通通去掉,不要镜框式舞台,演员和观众要有更亲密的关系。

舞台没有了,演员在一块空场上表演,观众围坐四周;服装、道具尽可能简单,观众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演员的肢体表现力上。这样的戏剧会好看吗,恐怕只有亲眼目睹之后,我们才有发言权。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戏剧诞生之初,各种条件都很简陋的情况下,戏剧是如何进行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戏剧又回到原点,那么什么才是戏剧永恒不变的东西?

“非典型”戏剧还有很多,有的受到观众欢迎,有的早早就被观众抛弃了。为什么艺术家们还要做这种“无用功”呢?我想,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超前的探索。比如象征主义戏剧梦幻般的剧情和场景,现在不就在影视艺术中被广泛应用了吗?表现主义戏剧的元素,荒诞派戏剧的理念,贫困戏剧的精神,在影视节目中也不难发现。这就是创新的用处。

上一篇:“暖宝”男孩于翰文 下一篇:踏入神奇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