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企业内生能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10-01 10:50:33

基于网络的企业内生能力提升研究

【摘 要】随着环境的变迁,企业存在方式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网络的信息获取与资源获取功能,成为企业借助外力发展自身的有利条件。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内生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点,本文按照“企业网络中异质性资源――组织学习――企业内生能力”的内在逻辑,探讨了基于网络的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机理,在构建企业网络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网络管理熵测定和改善、利用组织学习两个途径,探讨了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以期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网络;内生能力;管理熵;组织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企业成长理论的最早思想来源,认为劳动分工是企业成长和效率的根源,但是并没有把企业内部分工和外部分工进行区分论述。此后,经济学和管理学对企业的研究长时间着眼于企业内部,即研究从岗位、部门或者企业内部门之间提高产出的效率,如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Michael Hammer的企业流程再造等。这些研究着眼于企业内部资源潜力的挖掘,对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企业间协调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和交易,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的研究,过于关注企业内部而导致的对企业外部关注不够,容易产生企业战略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问题。因而对企业外部的关注逐渐增多,例如Moore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Granovetter 对社会网络的研究,Burt对结构洞的研究等。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成长,企业成长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规模的扩张和效率的提高,是企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内因主导的过程。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受外因影响的同时内因对企业的成长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Robert Lucas(1988)等人提出了“内生”的概念,把劳动分工、协调成本和知识三个变量整合到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中,作为内生变量共同解释经济的增长。外力帮助只能解一时之难,要根本性的解决问题还要着眼于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当然在激发内力的同时借助于外力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处于开放性的系统当中,与其他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构成了复杂的企业网络,企业网络通过诸多途径影响着企业的内生能力的形成与发挥。

二、企业网络的界定及其功能分析

从目前的已有研究来看,根据企业的法定边界,企业网络包括企业内部网络与企业外部网络(即通常所说的企业网络);根据网络的类型,企业网络包括个体网、局域网和整体网;根据网络的性质,企业网络包括社会网络与商业网络;根据网络的内容,企业网络包括生产网络、研发网络、营销网络和供应网络等。本研究中的企业网络界定为企业外部网络中的自我中心网(个体网)的商业网络部分,该网络是企业个体的利益相关者网络,它融合了生产网络与服务网络。

(一)企业网络的信息获取功能

网络是节点及节点间联结的集合(Brass,2004)。关系有强弱之分,存在于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弱关系常存在于异质性的行动者之间,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组织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虽然所有的弱关系不一定都能充当信息桥,但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必定是弱关系(Granovetter,1973)。弱关系重点强调的是行动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异质性信息。相关研究也表明,与弱关系相对应的强关系也是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Ghoshal eta1,1994;Hansen 1999;Uzzi 1996)。结构洞理论作为对弱关系理论的拓展,是伯特结合奥地利学派和格兰诺维特的思想而提出的。相对弱关系而言,结构洞理论更直接地抓住关系的“桥”特性,如果某个企业在结构洞之间起到“桥”的作用,它就能获得“经纪人”利益,即影响桥的两端和获取异质性信息(Burt,1992)。

(二)企业网络的资源获取功能

资源就是社会中一致确定的有价值的物品(Lin,1982)。社会资源理论认为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权力、财富和声望可以通过网络关系来直接或者间接获取。在社会资源理论中,弱关系的作用超出了格兰诺维特的信息沟通作用,由于行动者之间信息异质性的原因而成为摄取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蕴涵于企业网络,是为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而通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林南认为社会资本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人们必须遵循其中的规则才能获得行动所需的社会资本,同时也说明了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目的的行动可以拓展社会网络发展弱关系从而获得社会资本。

三、网络视角的企业内生能力提升机理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取了短期的成功但最终并没有转化为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当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行业内不处于领先水平的情况下,纯粹依靠外力来获取的企业竞争优势地位也就消失殆尽。因而,企业内生能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

企业网络是企业的一种潜在的信息与资源获取渠道,需要企业去识别、选择、吸收和转化。基于网络视角进行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就是从企业外部网络中获取异质性资源,通过组织学习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内生能力,即按照“企业网络中异质性资源――组织学习――企业内生能力”的内在逻辑,提升企业的内生能力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从现实情况来看,诸多企业并没有掌握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源来提升内生能力的机理,从而在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企业的内在条件,包括吸收能力、拥有资源、企业的规模和战略以及产业情景的差异的差异、多重网络的综合作用、网络成本的存在都会影响着企业网络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Witt,2004),因而企业借助网络通过组织学习来促进企业绩效,这一作用过程是复杂的(邓学军,2009)。

四、网络视角的企业内生能力提升途径

(一)通过企业网络管理熵的测定和改善提升企业网络能力

所谓网络能力,是指企业构建和管理外部网络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Moller,Halinen,1999),它是企业将网络资源内化为企业自身内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以往诸多学者的研究以及本文研究目的,企业网络可以通过为企业网络结构、企业网络联结、企业网络内容三个维度予以界定。其中企业网络结构可以通过企业网络规模、企业网络密度、企业网络中心度三个变量予以测定;企业网络联结可以通过企业网络联结的对称性、企业网络联结的强度、企业网络联结的持久性、企业网络联结的多重性和企业网络内的互动频率五个变量予以测定;企业网络内容可以通过企业网络成员的异质性和企业网络成员的合作性两个变量予以测定。企业网络在日常商业运作过程中不断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是典型的复杂性适应性系统,而熵是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度。鉴于此,在以上基础上根据管理熵理论计算相应变量和各企业网络维度的熵值,明确企业网络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方案将企业网络不确定性降低,改善企业的网络能力。其中企业网络资源的特性与范围影响了一个企业识别与跟踪机会的能力,这种机会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赢利率与成长增长可能的业务(Anderson & Miller 2003),因而企业网络规模与企业网络成员的异质性这两个变量值得特别关注。最后,通过Brusselator模型对企业网络的耗散结构进行评判,实现企业网络的诊断。

(二)利用组织学习提升企业网络能力

企业网络具有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特征,在企业内生能力的作用下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演化。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网络中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而获取和利用的程度则取决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包括组织内部学习和组织间学习,企业网络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组织间学习向组织内学习的转化,通过组织间学习将企业网络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内生能力。组织学习的对象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于隐性知识的学习是关键之所在。

企业网络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网络知识,成为组织间学习重要的平台和载体。企业网络中的显性知识(例如行业发展数据、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常规性知识)经常在大范围内编码和传递,企业获取较为容易。企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只有在特定知识应用场合中通过企业网络成员的紧密互动或频繁互动才能够获得,需要经过“社会化――外部化――联结化――内在化”的转化过程(Nonaka,Takeuchi,1995)。知识基础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拥有。通过组织间学习只是企业提升网络能力的必要条件,要想转化为企业的内生能力,必须通过组织内学习进行转化,因而组织内的学习机制的构建与学习体系的形成是企业基于网络提升内生能力的根本保障。

五、结语

由于实业界企业网络化运作的普遍性,企业网络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关注企业内部治理的同时,企业网络中蕴含的丰富资源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企业网络的信息获取与资源获取功能,成为企业借助外力发展自身的有利条件。以系统的视角按照“企业网络中异质性资源――组织学习――企业内生能力”的逻辑,研究企业网络视角的企业内生能力提升机理,并从通过企业网络管理熵测定和改善以及利用组织学习两个途径,探讨了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邱菀华.管理决策熵学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

121~123,169~170

[2]张铁男,程宝元,张亚娟.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24(3):103~108

[3]李贞,张体.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理论架构和提升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10):107~116

[4]赵爽.基于网络能力的企业绩效提升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10):50~62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社规划项目(D12GL01)。

上一篇:我国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现状述评 下一篇:我馆图书预约管理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