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

时间:2022-10-01 10:39:16

论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

摘 要:姜文的电影总一如既往地彰显着他“爷儿们”的风格特征,无论哪一方面都是如此。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较姜文之前所参演的一些影片略显特别,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影片的影像风格上,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在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文将以姜文的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为例,从片中形象的塑造,镜头的设计,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

关键词:影像风格;魔幻现实主义;形象;镜头;色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46-02

随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在电影的创作中这一风格特征也被游刃有余地运用了起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所用到的艺术手法的“魔幻性”是最为突出,最为显著的特性。通过在人物形象的设置,镜头设计,色彩运用中融入象征,想象,夸张等手段元素,使得电影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魔幻性”的体现是以诸多因素包括一些其它艺术手法为基础的。这种特性的形成不仅基于当时现实环境的状况,还基于一个时代的创作理念。创作家不断汲取经验,渐渐的,就有了这样一种成熟的电影流派。“魔幻性”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象征性。象征性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里最为重要,用得最多的特性。常依附于片中人物,事物等形象的设置。第二,想象性。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区别于其它类型电影最明显的特性,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时空错乱,人鬼混一的想象空间。第三,夸张性。夸张性是贯穿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始终的一种特性,是“神奇现实”的体现,是使得影片出现一种独特效果的手段。

其次,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形象的塑造,剧情的设置大多为了反映现实生活,然而,我们真正所处的生活环境,所接触到的社会现实与表面意义上的 “现实”从根本上来说是截然不同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被卡彭铁尔称作“神奇现实”的状态,即充斥着想象,虚幻,离奇,具有象征意义的现实①,而不是“现实主义”中的“现实”。分不清所处的环境是产生于幻觉还是就是真实的存在,各种形态,各种状态混为一体。“神奇现实”是这类影像作品的典型特征。

最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虽然将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运用到极致,从始至终都执着于凸显一种神奇效果,但仍旧遵循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例如影片《潘神的迷宫》中,有一段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被潘神告知她原本是地下的公主,但必须在现实中完成三项任务才能回到安逸,和平的地下。这虽然是一个魔幻主义的片段,表现手法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夸张,想象,但仍然遵循现实,小女孩在人间经历酸甜苦辣,最后死去,以此来承接她回到地下世界的场景,虚幻中一切都显得真实自然。这部影片正好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虚而不假。

二、《太阳照常升起》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

姜文的影片《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该剧作不以浪漫爱情为主线,也不是政治背景的载体,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类型。与其它影片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即为“魔幻性”的融入。我将从形象塑造,镜头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特征。

首先,我要说到的是影片如何通过独特的形象设置体现“魔幻性”。在具体分析之前,先来归纳一下该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具有典型性的影片,影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周韵饰演的疯妈怀着孩子去新疆找丈夫,得知丈夫逝世但因为行为不检点不能封为烈士。疯妈痛心丈夫的背叛开始精神失常,在铁路上生了孩子后,带孩子到丈夫故乡住了下来。此后的很多年,疯妈一直沉浸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中,她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为房祖名饰演的儿子李东方造着一座屋子。屋子造好了,她也如同释放了一般回复平静,最终消失不见。另一条是姜文饰演的唐雨林与孔维饰演的唐妻相识,结婚,后因为长期分居生活寂寞引发唐雨林与陈冲饰演的林大夫开始了一段,这段被黄秋生饰演的小梁发现,几经被陷害的波折,小梁最后选择自尽。被发现后,唐妻与房祖名饰演的李东方又发生关系,被唐雨林发现后本要立即打死李东方却因为帮他寻找天鹅绒有了悔悟,但最终仍因为李东方一句话而打死了他。影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开头先是一双变换姿势,性感的女人的脚,接着是有着雪白沙滩,绚烂花朵,云雾缭绕的村庄景象,一片依山傍水之景,引人入胜。疯妈梦醒去买鞋,在路上遇到逃课的儿子,索性就劝儿子退学。在回家的路上,疯妈在树下停留了一会,却因此丢了鞋。沉浸在精神失常状态中的疯妈悄悄用家里的东西给儿子李东方在一个小岛上盖了一座石屋,石屋盖好了才被儿子李东方发现。最终,疯妈消失不见,不知生死,只见她的衣物漂在水上。

接着,第二部分开始。小梁的好朋友唐雨林与学校医务室的心中暗恋小梁的林大夫有了,一天晚上,大学的操场上在放露天电影,小梁无意间碰了一个女人的屁股,那个女人因为心中暗恋小梁而反扑过来,小梁只得逃跑,无意间撞破了唐雨林和林大夫的,唐雨林骗小梁跳楼,跳下楼的小梁被追上来的人一顿毒打,被打伤送进医院的小梁知道了原来林大夫一直暗恋他。最后,小梁终于洗脱了罪名,但仍选择了含笑自尽。

第三部分讲的是因为被发现,唐雨林带着小梁的枪和妻子被下放到疯妈与儿子李东方住的村子。那时候疯妈已经消失不见了。他们结识了疯妈的儿子李东方。此后的日子,唐雨林对妻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在某一天打猎的途中偶然发现李东方竟然与自己的妻子有染。他还听见妻子告诉李东方自己说她的肚子像天鹅绒,就在岛上的小屋里。唐雨林一气之下要打死李东方,但因为李东方说没有见过天鹅绒而放下了抢。为了让李东方见一见天鹅绒,唐雨林四处奔波找人帮忙,却因为过程中别人的劝说悔悟到自己的过错。会村后他发现李东方找到了天鹅绒还对他说了句“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象天鹅绒。”②唐雨林一枪打死了李东方。

最后一个部分实际上是这个复杂故事的开头。结婚前,唐雨林与妻子在南洋的相识,相恋,一路走去新疆。唐雨林抱着妻子说她的肚子像天鹅绒,并朝天上开了一枪,随后他们举办了一场激情四射的婚礼。疯妈与他们同路到新疆寻找丈夫等来的却是丈夫的遗物。唐雨林与妻子结婚的那天,疯妈在火车轨道上生下了儿子李东方。

四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片段讲述了六个人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台湾著名电影评论家焦雄屏说:“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

影片在形象塑造上的魔幻性可以体现在多处的隐喻与象征上,尤其是第一部分内容。开头是疯妈的一双变换姿势的脚,导演试图用“性感”来体现她对丈夫长期的思念,对美好未来,甚至的一种向往。只将镜头停留在下半身的用意应该是想通过一个细节处的特写,给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随后是疯妈梦境中出现的鞋,与之后去鞋店选好的鞋都暗示了坎坷的现实迫使她要尽快忘记过去,投入未来。而疯妈没有付钱就拿着鞋走了被服务员追的一幕恰恰又体现了她并没有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形成了一个矛盾点,是体现疯妈精神状态的一个部分。接着,是疯妈在路上遇到了逃课的儿子,不知是出于什么情绪说不出话,依我的看法,疯妈当时并不是气儿子不去上学,而是责怪儿子打乱了自己的梦。这一幕也可以看作是之后疯妈去学校带走儿子,劝他退学的一个引子,这一失常举动的设计我觉得其实是为了表现疯妈不同常人的胆量,与之前疯疯癫癫的状态相对比,再次形成矛盾点,直指主题,反映欲望的压制。在买完鞋回家的路上,疯妈在树下解手,飞过一只叫着“我知道”的鹦鹉,叼走了她的鞋子。这只鹦鹉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用魔幻手法渲染的形象,在现实中不可能会有如此夸张的情景出现,在这里,用鹦鹉象征疯妈的丈夫。这一设置同样与之前很多形象的设置目的一样,反映疯妈内心的期盼,是她的一种幻觉的描写。再往后影片运用了很多画面来叙述疯妈的种种“疯行”:例如她挖走的石头,抱着上树的羊,暗示了疯妈的一种盲目的情感坚持和一种精神寄托。又例如她偷偷为儿子盖的残破的石屋子不仅仅体现了她内心逐渐恢复平静,对儿子一如既往的疼爱,也是她长期以来混乱内心的写照。我要特别说到的是在接近第一部分结尾的一处,描述到了疯妈砸坏儿子算盘的一个行为。我觉得这一情景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她“疯行”的其中之一,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一行为恰恰说明她内心的清醒,她不希望儿子的未来被利益摆布,她希望儿子凭借双手简简单单活下去。

除了第一部分的多处形象设置上具有“魔幻性”,片尾处的“太阳”也是全片“魔幻性”的突出体现之一。“太阳照常升起”象征着每一天都有属于每一天的新生活,要积极面对未来,同时也暗示着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不复存在。

其次,我要简单地谈谈影片中的镜头设计。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电影和大部分艺术形式一样,培养和提高技艺的最好办法,还是研究这一表现手段的能工巧匠的作品。”这句话里提到的表现手段、技巧指的就是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镜头设计。

如果把影片分成四个部分来看,我觉得镜头设计上的“魔幻性”在第一及第三部分表现得最为突出。从景别上看,全片大多运用了特写,用特写细节处的手法制造一种虚实结合的情景,并且时不时地给观众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例如开头疯妈的一双脚,以及第三部分中唐雨林发现妻子与李东方的一幕中都运用到通过细节表达导演所要体现的情感的手法。另外,同一个镜头运用不同景别画面的跳切,短镜头,运动镜头的衔接都营造了一种魔幻氛围。在第一部分中,对疯妈的缓慢摇摄与镜头拍摄铁路等事物时的强拉,强推形成对比,这种运动镜头的安排,两极镜头的运用体现了梦境与现实的反差。在第三部分中从头到尾都渗透着这样的镜头设计,特别在结尾处唐雨林发现要打死李东方,却因为他没见过天鹅绒而放下了枪,之后四处奔波帮他寻找以至于自身有了对过往的悔悟,一直到最后因为李东方的一句“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而一枪打死了他这一情节中几乎一直在运用这样特别的镜头安排。

注释:

①处取自《卡彭铁尔文集》中“神奇现实”这一概念。

②引自影片中对白原句。

参考文献:

[1]小米.让所有人满意是危险的.东方文化周刊,东方文化周刊社, 2007年10月3日.

[2]丹尼艾尔·阿里洪.电影语言的语法.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

上一篇:音乐,让影视作品如此美丽 下一篇:室内乐演奏的技巧性与个性化塑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