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软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1 10:27:41

工程造价软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夯实手算的基础上强化软件教学部分,将工程造价软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把过去以学科教学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并其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高校毕业学生直接适应工程实践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软件;教学实践;应用研究;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1.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在大学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是配套的大学教材和规范辅导材料跟不上发展要求,工程计价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计算或手工计算阶段,与社会上应用的图算方法严重脱节。学生学习以理论为主,即使学习了广联达等图形算量软件,也多限于软件的基本操作,往往与实践脱节,以致做的工程造价与显示悬殊,造成计算结果的“孤岛”现象,致使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解决上述难题,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2.当前工程造价软件的发展背景

当前,国家各相关管理部门大力支持工程造价软件的推广,以提高建筑产业投资的现代化管理。山东省内目前常用的造价软件有以广联达为代表的图形算量软件和以统筹E算为代表的表算软件。

以广联达软件为代表的“图算软件”,是运用计算机人工输入图纸的相关信息后自动形成图形,通过内置在软件中的工程量扣减规则自动算出结果,其计算过程由计算机完成,只能输出简单图形的部分计算式,无法详知计算原理及如何判定结果的正确性。以统筹E算软件为代表的“表算软件”,根据工程量手工算量和统筹法原理,设计出特定的电算表格来完成工程计量和计价工作,要求造价员只有明白计算原理,才能正确输入计算数据。无论是表算还是图算,目的都是为了帮助造价员摆脱传统手算且使工程量计算工作准确、高效,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二、两类工程造价软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从以往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仅仅将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作为学生的技能训练项目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在应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计量计价课程的教学时,将教、学、做融为一体,要求学生都能以教材学习为本,在理解手工计算原理的基础上,以两种软件的运用为重点,即表算为主、图算为辅、两算并举、相互验证。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准确地编制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基本具备造价员岗位及相关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活动遵循“阶梯式螺旋上升”的模式,即课堂操作示范一同步进行实践训练一专项实训一综合实训一工学结合顶岗实训,具体流程如下。

以下重点介绍该流程中的几个部分:

1.手算部分

选择一些典型的工程项目案例,以此作为教学课程的载体。然后,将作为实践教学的典型工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序,逐渐使学生达到真实工程的运算能力水平。

2.以统筹E算为代表的表算软件教学

根据工程量手工算量和统筹法原理,设计出特定的电算表格来完成工程计量和计价工作,要让学生知道只有明白了计算原理,才能正确输入计算数据,得到真实工程价值。计算结果再与手算部分进行比对,从而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软件的便捷性和手算的严肃性,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3.工程造价软件的学习(以广联达为代表的图形算量软件教学)

只是学习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方法还不够。我们将工程造价软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仿真性应用,采用与手算部分相同的案例项目进行上机操作,设置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学生分别去读图、定额计价、清单编制、清单组价、工程结算、软件上机,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工程造价软件的计算结果与表算、手算结果对比,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

上述过程彻底打破工程量计算10人算10个样和1人算10遍也10个样的传统观念,建立用两种方法来证明其正确性的理念,使学生具备一个合格造价员的基本素质。

三、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类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在提高。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学校培养毕业生的目标。企业要求毕业生能一到单位就马上上岗,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能力作为造价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不可能一蹴而就。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必须保持同步,课程的内容应紧跟工程造价市场动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迅速适应社会,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下一篇:论新媒体时代转变高校基层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