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之判断句

时间:2022-10-01 10:01:50

古代汉语常识之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常用句式。其特点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也就是说,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主体结构往往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主语,后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翻译时一般译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不是什么”。判断的标准是翻译中是否有判断词“是”或“不是”。

一、判断句常用形式

1.用“者”或“也”表示肯定的判断。例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该句是用“……者,……也”的形式表示判断,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②陈轸者,游说之士。

该句是用“……者,……”的形式表示判断,可译为:“陈轸,是游说的人。”

③此晋国之宝也。

该句是用“……也”的形式表示判断,可译为:“这是晋国的宝物。”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该句是用“……,……者也”的形式表示判断,可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余本非文人画士。

该句是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可译为:“我原本不是文人画士。”

3.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该句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而是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翻译时,可根据语意的需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直接补出“是”作判断,可译为:“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二、判断句常见错误

1.“者”或“也”的形式虽为判断句常见的形式,但并非一用“者”“也”就是判断句。例如:

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①句中的“者”可译为“……的人”,②句中的“者”可译为“……的原因”。

2.副词“乃”“则”“即”“皆”等有时也表判断,但这种情况一般较少见。如果是判断句,句中有“者”或“也”,则“者”“也”表判断;如果句中没有“者”或“也”,而翻译时又必须译出“是”或“不是”,则用副词来表判断。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该句是判断句,但表判断的是句末的“也”,句中的“则”是为了加强语气,可译为“就”。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该句不是判断句,“乃入见”可译为“于是入朝拜见”,译文中没有出现表判断的“是”或“不是”。

③贱即买,贵即卖。

该句不是判断句,可译为“发现价格低了就买,发现价格高了就卖”,译文中没有出现表判断的“是”或“不是”。

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该句是判断句,可译为“应当立为大王的人是公子扶苏”,其中“乃”表判断,译为“就是”或“是”。

3.有些动词“为”“是”也表判断,但一般不常见。其中“是”表判断时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为”表判断时要注意和用作动词的“为”的区别。例如:

①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而使归其地。

该句不是判断句,其中的“为”可译为“作为”。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该句是判断句,但表判断的是句末的“也”,句中的“是”是代词,译为“这”。

③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该句是判断句,表判断的词是“为”。

④枯体即是荣体。

该句是判断句,表判断的词是“是”。

跟踪训练

1.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忌不自信。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拾视之,非字而画。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此三者,吾遗恨也。

4.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惟兄嫂是依。

D.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5.下列各句中的“者”表判断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夫水,智者乐也。

C.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6.下列各句中的“乃”表判断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是乃狼也。

C.访之,乃是逸少。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下列各句中的“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是是帚慧。

D.是世之所以乱也。

8.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9.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臣未之闻也。

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是以见放。

10.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人力士。

B.为夫婿所薄。

C.何以能鼓乐也?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1.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此亡秦之续耳。

13.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楚虽大,非吾族也。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4.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方正之不容也。

C.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15.下列各句中的“为”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已后典皆为板本。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项燕为楚将。

16.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是说也,人常疑之。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17.下列各句中的“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D.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8.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B.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19.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非我也,兵也。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惟兄嫂是依。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1.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

D.百姓之不见保。

22.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23.下列各句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

C.秦,虎狼之国。

D.闻周公之被逮。

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常识之判断句》

1.D(被动句)

2.A(宾语前置句)

3.C(定语后置句)

4.C(宾语前置句)

5.D(A表停顿;B、C两项表“……的人”)

6.D(A竟;B加强语气可译为“就”;C加强语气,“是”表判断)

7.C(A、B、D三项都是代词)

8.B(A、C、D三项都是被动句)

9.C(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10.A(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

11.D(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12.C(语意不表判断)

13.D

14.A(“皆”表判断;B、C、D三项都是被动句)

15.C(作为)

16.C(A“皆”表判断;B“也”表判断;C“非”表判断)

17.D(A、B、C三项都是代词)

18.B(A“是”代词;C“为”译为“作为”;D宾语前置句)

19.B(A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20.D(A、B定语后置;C宾语前置)

21.A(B、C、D都是被动句)

22.A(B、C定语后置;D介词结构后置)

23.C(A、B、C被动句)

上一篇:直线、曲线 下一篇:兵马俑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