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地区稻瘟病重发原因与防治技术探讨

时间:2022-10-01 09:57:52

宜兴地区稻瘟病重发原因与防治技术探讨

摘 要:近年来,宜兴市稻瘟病发生逐年加重,2015年穗颈瘟发生尤为严重。笔者据对宜兴市近6a来稻瘟病发生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本地区稻瘟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重发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17

2015年宜兴市水稻种植面积2.96万hm2,稻瘟病发生2.72万hm2,是近年来发生面积最广的年份。品种“软玉2号”和“武运粳24”发生尤为严重,这两品种收获前调查,病穗率普遍在15%~30%间,且以穗颈瘟形成的白穗为主,损失较大,个别严重田块白穗达70%以上,几乎失去了收获价值。

1 发生概况

1.1 苗瘟未见,叶瘟轻发生

秧田期调查未见病株。移栽后至7月上旬调查也未见病株。7月下旬,杨巷镇大农户来电反映,其种植的“软玉2号”出现药害,据现场察看是稻瘟病叶瘟,田间叶瘟发生严重,病叶病斑连点成面,发病严重的叶片几乎全叶枯死,全田总看有明显的病塘。病叶病斑急、慢性各半,指导即时用75%三环唑20g/667m2进行防治。8月8日调查,该田病叶病斑以慢性型为主,已有新叶长出,但病叶率仍达52%。叶瘟另外8月中旬在万石、高塍、张渚镇三大农户种植的“武运粳24”上有查见,发生较轻,病叶率不足1%,大面积推广品种“武运粳23”“武运粳29”等其它品种上未见发生,叶瘟总体轻发生。

1.2 穗瘟发生早,发展快,严重度高

水稻大面积破口期在8月底9月初,较去年迟2~3天,8月底至10月10日(水稻破口-灌浆期)期间,时晴时雨,天气条件有利于穗瘟发生。据系统监测:品种武运粳23,8月30日病株率0%;9月6日病穗偶见,病株发病部位穗颈节下部,墨绿色,为近年来查见穗颈瘟最早的年份;9月10日病穗率1.2%,病株发病部位穗颈节下部,墨绿色; 9月16日病穗率2.8%,病穗灰黄,粒子多空秕,发病颈部褐色;9月29日病穗率4.2%,出现少量枝梗瘟,原穗颈瘟病穗灰白 ;10月16日考查,病穗率4.4%,病穗严重度两极分化,1、2级枝梗瘟少见,以4级穗颈瘟形成的白穗为主。

1.3 穗瘟发生面积大,有一定面积的重发田块

稻瘟病发生2.72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病穗率超过20%的田块近200hm2,是近年来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年份(详见表1)。

1.4 穗瘟品种间差异大,大面积推广品种轻发生

据稻瘟病发生稳定期分品种考查:农户自留品种“武运粳24 ”“软玉2号”穗瘟发生严重,种植面积较少,约2800亩,糯稻次之,而大面积推广品种“武运粳23”“武运粳29”和“武运粳30”发病较轻,但较去年明显加重,总体仍属轻发生(详见表2)。

1.5 肥料用量不同,发病程度有差异

主要表现为氮肥用量多的田块,稻瘟病发生程度明显重于氮肥用量少的田块。 据官林镇土壤肥情监测点10月18日调查:品种武运粳23,正常病虫防治。常年无肥区,水稻长势弱,分蘖少,穗小叶黄,早衰早熟,病穗率0.2%;正常氮肥施用区,水稻长势旺,密度大,叶色深,穗头大,病穗率2.2%。而大面积生产中,农户用肥水平普遍偏高,部分田块9月中旬即出现倒伏,10月份考查,绿田块稻瘟明显重发已黄熟田块,倒伏田块倒伏植株穗瘟也明显重于不倒伏的植株。

2 防治概况

历年来,宜兴市水稻大面积破口期均在8月底9月初,据气象部门预测,破口扬花期间气温偏低,降雨偏多。气侯条件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发展,结合其它病虫防治的需要,经会商确定,于水稻破口前后8月26~27日和9月6~7日,分别以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g和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80mL,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对稻瘟病开展针对性防治,效果显著。

据对万石镇2个种植同一品种(武运粳30),穗期防治采用不同方式的大户进行穗期调查:按技术要求用药的田块病穗率低,且病指小,有效的控制了穗瘟的发生与发展。未按技术要求用药的田块穗瘟病穗率和严重度明显偏高,损失较大(详见表3)。

3 重发原因分析

3.1 逐年累积,菌源充足

连续多年的秸秆禁烧与还田,有利于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为农作物病害菌源积累创造了条件。多年来,宜兴市农作物轮作方式为小麦―水稻―小麦,小麦多以稻草直接覆盖,开沟盖土的方式种植,70%为稻草半量还田,未经腐熟或焚烧的稻草施于田中,有利于稻瘟病菌积累。笔者认为与稻草未经焚烧和腐熟便还于田中,有利于菌源累积,是近年来稻瘟病发生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

3.2 种性退化,品种感病

近年来本市大面积种植品种基本未变,但稻瘟病发生逐年加重,今年原发病相对偏重品种大发生,不发病或偶尔发病品种发病普遍,严重度也逐年加重。今年重发的“武运粳24”和“软玉2号”具有穗型大,熟相好,产量高,上市早等优点,几年前由大农户自行引种留种至今。连续多年不规范的自育制种导致品种种性退化,抗病性、抗逆性逐年下降。去年这2个品种穗瘟发生明显重于其它品种,种子推广部门建议改种其它品种。个别大户为节省农本,或因其上市早经济价植高,心存侥幸,依然小面积种植。遇今年大发生气候条件,穗颈瘟发生严重,种植田块损失大。因此笔者认为稻瘟病发生逐年加重,与品种种性退化,品种较往年感病有一定的关系。

3.3 易感病期,天气适宜

众所周知,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扬花期是稻瘟病的易感期。今年水稻栽种-分蘖期6月11日~7月31日50d中,雨日34d,平均气温26.6℃,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为稻瘟病传播侵染创造了有利外因,同时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少,茎叶柔嫩,植株抗逆能力弱为稻瘟病侵染和发展创造了有利内因。 水稻破口―扬花期 8月27日~9月10日15d中,雨日4d,降水量48.9mm,平均气温24.9℃,水稻破口扬花期遇雨十分有利于稻瘟病菌的侵染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今年水稻两易感病期均遇适宜天气条件,是穗瘟发生面积广,感病品种发生重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2010~2015年破口―灌浆期气象资料与穗瘟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中发现:穗瘟发生轻重除了与破口―灌浆期间的雨日、降水量有关,与破口―灌浆期间的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关系更为密切,当期间的平均相对湿度低于80时,穗瘟发生面积小,严重度低;当期间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时,穗瘟普遍发生,病穗率及严重度明显上升,且数值随湿度上升而增大,呈正相关(详见表4)。

3.4 重视不够,防治不力

据调查,穗瘟发生严重田块多为大农户种植。部分大农户重视程度不够,为减少农本将8月26~27日、9月6~7日破口前后两次用药改为破口期9月1日前后一次用药,抗病性不强品种,如“软玉2号”9月15日雨后出现大量病穗,病部为墨绿色的枝粳瘟和穗颈瘟为主,未及时补防,9月下旬穗颈瘟形成白穗后才发现,再采用稻瘟灵多次、剂量加倍防治,收效甚微。

4 防治技术

4.1 选种良种,加强管理

种植适宜苏南地带种植,产量高且抗病性好的品种,如“武运粳23”“镇粳18”等。合理密植,适当的水浆管理,水稻生长后期要注意减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等肥料的施用,以提升植株自身的抗逆能力。

4.2 种子处理,减少菌源

稻瘟病的菌源主要是来自病谷和病稻草。在水稻播种前结合恶苗病等种、土传病害的防治,进行种子处理,可兼治水稻生长前期苗瘟和叶瘟。稻瘟病发生重的田块,将稻草搬离田块或堆沤腐熟后施用,可有效减少田间菌源量。

4.3 选用好药

适时防治 穗瘟防治应注重破口前后的防治,破口期1次用药在一般发生年份可取得较好的防效,但不能满足大发生年份防治的需要。对于感稻瘟病品种,破口前5d开展第1次用药,10d后开展第2次用药能有效的控制穗瘟的发生。

2015年试验结果: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春雷・稻瘟悬浮剂等药剂对稻瘟病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破口前1次用药与空白清水对照相比能取得较好防效,但后期调查,病穗率均在10%以上,且严重度指数高,产量损失仍然较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大发生年份破口前1次用药防治,不能满足我们对稻瘟病控制的要求,需开展2次防治,感病品种视天气状况必要时需开展3次防治(详见表5)。

参考文献

[1] 陈利峰,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出版社,2001:100-105.

[2] 刁春友,朱叶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52.

[3] 沈兆龙,邰德良,吴泽杨.水稻穗瘟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9(4):142-143.

[4] 郭文深,刘海琴.稻瘟病防治的有效途径[J].现代化农业,2009(8):32-33.

作者简介:储寅芳(1963-),男,江苏宜兴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迁安市小型水库现状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水稻本田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