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时间:2022-10-01 09:36:29

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小班幼儿在语言的连贯性上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说话还时常断断续续.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事物,反复听别人的讲话,从而产生强烈的语言动作的表达欲望,并通过模仿,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听”、“看”的思维活动对于“说”所产生的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听”、“看”中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

根据我班实际情况,由于受家庭影响,绝大多数幼儿方言比较严重,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语言不规范。相同年龄幼儿的发音器官发育情况不相同,一些幼儿不会正确发舌面音和舌根音,如把“飞机”读成“飞子”,“洗手”说成“死手”等。能力强的幼儿能口述一件事情,能力一般的幼儿能口述依据至两句完整的话,能力较弱的幼儿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甚至有颠倒句的现象,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一、让幼儿在“听”话中学习讲话

幼儿听觉如何,直接关系到学习语言的速度和发展是否准确,只有重视培育幼儿“听”的能力,才能为“说”打好基础。我们利用幼儿爱好游戏的特点,在各种活动中,做到“听”“说”结合,如在“跟我学”“照镜子”等游戏中,让幼儿辨别和发准翘舌音、舌根音。同时根据幼儿常常自言自语这一特点,设置情景,使其能在自我“听”、“说”的反馈中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我们还请家长配合,帮助幼儿购买一些简短的故事磁带和碟片,让幼儿学讲故事,可以复述,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班还定期开展“故事会”让幼儿展示自我的同时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受益。

二、利用环境激发幼儿的说话欲望

精心布置教室,让有语言表达的冲动。幼儿往往苦于没有词汇的积累,词不达意,此时我们会暗示幼儿一些描述事物的形容词,幼儿便会说话了。我们还提供丰富的图片、图书,培养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由于幼儿在看图讲述下必须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进行想象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后将自己的感知和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就把幼儿的思维调动起来了,真正做到了“看”、“说”结合。平时在指导阅读区是,我们也时常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此,他们的讲述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这时,我们会引导幼儿仔细全面地观察事物,教他们怎样“看”,“看”什么等方法,从而让幼儿有所“看”,有所“说”。

三、提供丰富的物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

在教室一角,我们创设了语言区,为幼儿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手指玩偶、毛绒玩具、图画书、卡片等,并带领幼儿制作直待面具、头饰、指偶,扩展幼儿的想象,调动幼儿的“看”和“说”的积极性。以上方法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听”、“看”、“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但能较好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幼儿达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幼儿以后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四、利用童谣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说起童谣,总会让人怀恋童年。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是童年。不论是幸福的童年,还是苦难的童年,或者是平平淡淡的童年,总会有许多童趣,在记忆中盘旋,梦系魂牵!在童趣中,最难忘的是人生的第一课——牙牙学语的童谣。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因此,童谣对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据国际儿童文艺心理学的测查,从幼儿牙牙学语时开始,就让他学听铿锵有力、节奏分明、韵调优美、语言有趣的童谣,形成习惯后,孩子们就掌握了一定的背诵能力,使他很快的学到咬字、吐音、措词、拿腔、用调、断句、表意的本领。如童谣:“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武松打虎景阳冈,六文龙双抢是虎将,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其中“枪”、“荡”、“乡”、“冈”、“郎”、“良”、“藏”、“王”都压“ang”韵,念着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又如童谣“麻饼,啥个饼?饼干,啥个干?干柴。啥个柴?柴头。啥个头?头板。啥个板?拌出老爷直瞪眼。”这个童谣就是要求吐词清楚,其中一问一答,断句简单,顶针的修辞,可以让小孩子在念唱的时候学习语言能力,并且辅助于脸部表情的变化,更加有利于内心意思的表达。因此喜爱说童谣的幼儿学话快准、思维敏捷,长大后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人比例很高。童谣是培育孩子口语能力的最佳教材。

童谣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简练,有趣,更易于幼儿欣赏、接受和效仿。而且,童谣的短小精悍,可以让幼儿平时传诵,所以童谣则是最符合这个要求的教育,童谣的词语中培养孩子认识事物是最便捷的。比如童谣把眼前身边最生动的事物放到童谣中说唱,使孩子们很快熟识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外面的世界,说出各种数字、动物、植物和大自然景象。如:“勿高兴,吃糕饼,糕饼甜,买包盐,盐咸买只篮,篮漏买包豆,豆香买块姜,姜辣买只鸭,鸭叫买只鸟,鸟飞买只鸡,鸡啼买只梨,请请你格小弟弟。”。在这首童谣里,串联了很多事物,但是并不难记忆,因为轻巧的节奏,顶真的手法使同学们乐于并便于背诵传唱,从而认识到更多的事物。又如童谣:“笃笃笃,买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吃子你格肉,还子你格壳。”这个童谣用数据很简单描写了熬糖粥的原料问题,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语言表达力。

童谣伴随着儿童生活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占很大比重的游戏歌,更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民间童谣《小花猫》:“小花猫,蹦蹦跳,蹲在洞前喵喵叫。小老鼠,不见了,躲在洞里睡大觉。小花猫,性子急,想捉老鼠捉不起。”编成游戏故事:小花猫的爸爸和妈妈出远门了。猫爸爸对小花猫说:“你自己在家,要好好守住老鼠洞,别让老鼠跑出来偷吃东西。”猫爸爸和猫妈妈走后,小花猫就蹦蹦跳跳来到老鼠洞前蹲了下来,对着洞口“喵喵喵”地直叫。“小花猫,你在干什么?”“我爸爸、妈妈出远门了,让我看着你,不让你出来偷东西。这个游戏需要四个同学扮演,一个扮演猫爸爸,一个扮演猫妈妈,一个扮演小花猫,一个扮演小老鼠,一唱一答,饶有趣味,而且这样的游戏过程,既教学了童谣,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法探究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