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健全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01 09:27:45

加快建立健全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思考

摘 要:该文基于梁子湖及其流域的特殊性,分析了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的工作方向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梁子湖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80-01

梁子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中国水质保存最好的大型淡水湖泊,是中国的一张生态名片,是湖北省乃至我国保护、开发和利用淡水湖泊的示范,也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生态保育区、大武汉的战略应急水源地。加快建立健全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进一步加强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

梁子湖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地跨武汉市江夏区和鄂州市,水域面积225 km2。梁子湖流域跨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市,集水面积2085 km2。

近几年来,湖北省及梁子湖流域四市在加强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1)湖北省初步建立了相关的法规制度,但不完备。近几年,湖北省颁布实施了《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湖北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湖北省实施排污许可证暂行办法》、《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行办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地方性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湖北省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法规,导致包括梁子湖流域在内的实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也未形成。

(2)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框架初步确立,但是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为加强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湖北省及梁子湖流域四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0―2014)》、《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等,确立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梁子湖流域的功能区划和保护政策框架,提出了将生态补偿机制作为重要的长效保护机制,并设计了区位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生态建设补偿等三种补偿类型。但是,只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目前梁子湖流域仍然欠缺操作性强的具体补偿方案和可持续的补偿机制。

(3)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取得初步成效,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近几年来,湖北省及梁子湖流域四市政府进一步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建设一批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关停并转一批工业企业,修复生态系统,严格执行梁子湖流域各功能区的环境管制政策,使得梁子湖成为国内保护最好的淡水湖之一,主体水域水质为Ⅱ类。但是,目前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形式是生态建设补偿,补偿主体是政府,补偿资金投入是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渠道单一,补偿方式简单。仍然是采取行政性手段和生态建设补偿办法推进梁子湖保护,市场化手段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尚在探讨摸索之中。

2 建立健全梁子湖流域生态环补偿机制的对策

(1)尽快开展基础性工作,夯实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在继续实施好《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对梁子湖流域的生态价值、环境承载能力、危害生态环境的主要成因、经济社会发展、流域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收入、以及近几年为保护梁子湖生态环境的投入与机会成本等进行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梁子湖及其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加强总体设计,组织编制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梁子湖流域的实际,开展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专题研究,在研究确立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的定位、目标、原则、模式和步骤,补偿优先领域、补偿依据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力争初步建立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

(3)有序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完善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利用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选取优先领域和部分区域开展先行试点,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及时调整和完善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和方式方法,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并不断加大补偿力度, 逐步扩展补偿范围和领域,使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由点到线到面乃至全流域。

(4)把握基本原则,探索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的方法和途径。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取向。在进一步增加政府财政对梁子湖生态补偿的投入,强化梁子湖流域各级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意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建立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交易机制,大力培育水资源使用权、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探索形成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合理、分类分区补偿。按照区位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生态建设补偿等三种补偿类型,以及湖泊保护区、环湖环境保护区、上游集水区等三个生态功能区,加强统筹部署和综合平衡,进行科学评估,确定相应等级,采取不同的补偿标准和办法,分类分区组织实施,确保受益者均提供相应的补偿,且与其所获利益相匹配;确保受损对象享受相应的补偿。

(5)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健全保障机制。考虑到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急需,尽快研究制定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增强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同时,在湖北省梁子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省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实施工作机构,负责统筹推进、协调解决生态补偿机制的重大事项和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长安.关于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策建议[J].参政议政,2010(4).

[2] 杨佳.浅析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J].绿色科技,2010(10):144-146.

[3] 中国农工湖北省委员会.关于构建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J].参政议政,2014(2).

上一篇:包豪斯教学理念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新建大型焦化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