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校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10-01 08:43:46

大学生入校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 要:大学展现给大学新生的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大学新生所要经历的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入学之初,学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这是正常的。本文将当代大学新生入校后存在的几点问题作以总结,希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不适应现状;存在问题

一、大学新生入校初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现在的大一新生都是“90后”,大部分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自幼被父母及家人呵护备至,衣食起居被照顾的有条不紊,来到大学,来到陌生的城市和环境,价值这一切都要自己打点,个人生活有时不知如何着手,部分学生难免产生不适应感和无助感。目前为止,还有个别家在附近的家长不时来学校探望,帮忙照料,也有许多学生趁假期回家将脏衣服带回家里让父母帮忙清洗,这处处都反映了这些学生还未能照顾好个人生活。

(二)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高中前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争取高考取得好分数,将来考个好大学、好专业,高考过后,准大学生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心中不免如释重负,觉得目标达成,总想放松一下。殊不知真正的大学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但是新生们的心态并不能及时转换过来[1];加之,大学老师讲课速度加快、所学科目与高中科目有所不同,课程衔接不紧密;学习状态也不再是老师督促学习,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需要进一步得到考验,所以新生们对于学习也有产生不同的不适应。

(三)人生目标不明确

度过了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大学梦想得以实现,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及时依据现实及自身情况设定出适合的人生目标,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显得有些空虚无目标。我期队学生中,目前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设立好下一步目标,或选择出国深造、或将来考研深造、或本科毕业即就业,其他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想好将来打算,只是本着边学习边了解,并不清楚自己何时才能做好决定。

(四)人际关系处理不良

现在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同学不能表现出大度和包容,甚至有的同学不屑于和同学搞好关系,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一切,不屑于结交更多的朋友。加之,周围的同学已不再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更多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育背景,无论语言上的差异还是思维方式的差距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加大了学生上较快熟悉的难度。通过近段时间的了解,现在的大一新生大部分已和同学相熟,关系亲密,但也有少数同学没能融入到同学当中,即使是同寝室也没能相处融洽。

(五)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充分

大部分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并不了解,之前的高考填报志愿有的是家长的决定,即使是自己想法,大部分学生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另有一些学生因成绩和报考规则的规定,没能考取第一志愿。如我期队环境科学班共31名学生,仅有两人是第一志愿,其他均为调剂学生,他们大部分表现积极,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依然自信、自强,但也有没能及时调整好心态,若不能怀揣正确良好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入学初的认识

从新生报到、军训开始即加强学生对校园环境、教育方式、师资文化、专业设置的系统了解,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形成初级归属感。不仅要求学校、教师、辅导员着力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另外,学校要注意创造条件调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高年级学生对自身经历、规划、认知的介绍,引导广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深入学生,细心观察

入学初,新生对新鲜环境不适应,产生距离和陌生感,但此时也是辅导员与学生深入了解的最佳时机。深入宿舍、深入学生当中,细心观察、全面了解、与学生多谈心,会很快得到学生的信任。同时也会很快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特别关注经济困难、心理负担较重的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家庭教育特点解决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能将问题解决的更完满、适于学生接受,更能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们普遍是“90后”,他们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有了新的更新。但是,这一代的家长们培养出的孩子与当代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期望仍存在一些矛盾,故及时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是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课题。同时,多邀请相关企业多来学校畅谈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帮助学生更早认识社会和企业用人制度,同时可以及时制定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并且此目标会更接近社会需求,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2]。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说就业难,企业说人才难求”的社会难题。

(四)加强专业前景的教育

针对学生对既所学专业不了解的尴尬现状,有必要在入学初加强学校各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未来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将这些教育渗透在专业课堂上,也应该在方方面面得以体现,这样可以使学生今早认识所有专业,增加对本专业的信息,端正在校学习态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玉霞.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科技,2009,25(23).183-184.

[2] 张克田,梁一灵,潘振江.“90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

上一篇:认识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领悟达观的处事文化 下一篇:YES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