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2-10-01 08:17:18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7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预后效果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预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 自我效能感

doi:10.14033/ki.cfmr.2017.17.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80-03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脑脊膜炎症,起病急,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常发于婴幼儿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1];临床治疗期间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情况有着重要作用。延续性护理是一种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医院到家庭(社区)的延续性指导、随访,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与医护方保持信息交流,医护方能继续对患者需求做出回应,长久保持护理指导关系[2]。本研究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其自我效能感及预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7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5例。观察组女18例,男17例;年龄15~77岁,平均(41.57±5.78)岁。对照组女16例,男19例;年龄16~79岁,平均(40.68±4.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经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致病菌检测呈阳性;(2)符合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具体如下:脑功能障碍及感染中毒症状,包括发热、心烦气躁、意识模糊、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偶发反复性局部或全身惊厥;颅内压增高,包括头疼、恶心、呕吐、呼吸不畅、瞳孔大小不等;脑膜刺激症,包括脖颈强直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认知困难或精神异常者;婴幼儿、高龄病患等需特殊治疗与护理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一般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临床反应做出对应判断和处理,有异常反应及时汇报主治医生;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的卧床姿势;遵医嘱给予脱水治疗、持续性抗感染治疗。(2)腰椎穿刺护理:入院即进行心电监护,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向患者家属解释腰椎穿刺相关事项,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安抚患者配合穿刺;穿刺后指导患者去枕平躺约5 h;向患者嘱托检查后注意事项。(3)高热护理:在额头、腹股沟位置放置冰袋;静脉滴注降温药物;控制病房温度和湿度;体温过高者加强监测。(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给予昏迷患者鼻饲饮食或静脉滴注输送营养。(5)其他护理:控制患者口腔炎症、提醒患者或家属保持患者皮肤或衣物干爽。

1.3.2 观察组 给予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院内阶段: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选用具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制订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全面解答患者疑惑,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介绍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如饮食指导、并发症防治、监测生命体征的方法等。出院指导。(2)院外阶段:定期电话随访,1次/周,(可根据病情增加电话随访频率),询问易发症状情况,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生理状况、心理情况及生活起居和饮食运动情况,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和用药问题;定期组织医患交流活动,为患者搭建交流平台,对患者进行统一咨询,及时检查患者恢复情况。延续护理持续3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脑脊液检测全部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脑脊液检测结果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脑脊液检测均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自我效能感

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遵医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进行评估,共4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选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预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90,P

2.2 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急,发病前无明显特征,发病早期会出现局部脑损伤并伴有癫痫发作,病情继续进展可出现脑部神经功能障碍,重者休克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其预后情况与病原菌、机体情况、治疗及护理情况密切相关,少数患者会出现智力障碍、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4]。因此,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5]。

传统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对患者及家属缺乏系统性疾病知识宣教,因而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传统护理模式护理时间仅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而很多疾病由于病程长、疗程长、易复发等特点需要长期持续护理,另外,疾病导致患者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生活质量改变需要在出院后具有优质高效护理,但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无法满足长期持续和优质高效的护理需求[6]。而本研究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由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患的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识,教授护理常识,缓解治疗期间紧张氛围,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配合程度,在医患之g建立良好长久关系;延续性护理保证了护理连续性,可以使知识普及工作更加系统、全面;使患者在出院后继续享受到质量等同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及信息传递。谢利力等[7]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段国梅等[8]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能进一步改善NS伴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14%,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预后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钱爱星,刘荣荣,顾盈盈,等.责任制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55-158.

[2]罗惠倩,徐艳芳,杨莲芳.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6):463-466.

[3]李小玉,邓春.脑脊液中CRP、IGF-2、PCR及酶相关检测技术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疗意义[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1):51-56.

[4]查萍,王PP,刘光辉,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的探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7):1036-1039.

[5]杨帆.化脓性脑膜炎整体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7):83-85.

[6]向燕卿,盛久灵,张德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78-680.

[7]谢利力,魏巍,宋颖,等.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93-1395.

[8]段国梅,陈德监.延续性护理在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1(4):57-59.

上一篇:剖宫产不同断脐时机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下一篇: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腰椎压缩骨折术后疼痛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