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趣能力启蒙教学

时间:2022-10-01 07:38:17

小学数学情趣能力启蒙教学

新课程理念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同时倡导开展以认知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是基于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下,对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作出的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来说,启蒙情趣的激发和基础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情趣能力启蒙教学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小学数学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纵深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生本化和根本性的变化。然而由于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还普遍存在许多亟待改变的不完善之处,着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堂阵地上,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却缺乏真正体现有力、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比如,有些教师把积极主导简单地变成刻意引导,难以从根本上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二是许多教师设计的课程教学活动形式上比较完美,但是忽略了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认真挖掘和有效把握,这是对小学生思想火花和创新性意识的变相浇灭与扼杀。三是激励性教学艺术在实际运用中显得差强人意,缺乏相应的综合性和连续性,从而使得赏识教育难以达成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比如,许多教师往往把“小金星”“小苹果”奖励给一年级小学生,结果整堂课下来,有些孩子脸上被贴成了“大花脸”,不免显得滑稽可笑;滥用那些“你真棒”“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语言,难免存在“满堂夸”之虞;重视课堂表扬,而忽视了课后激励等,以至于为数不少的孩子对教师褒扬产生了依赖性情感。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情趣教学为抓手,努力让小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活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小学生属于“唯情趣一族”,而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因而情趣化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滋润元素。以游戏教学为例,低年级小学生对“开火车”等玩耍表演活动情有独钟,有教师在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内容时,把各数的分与合转化成一种手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边表演边学习。并且在开课20分钟的时候,让全班学生站起来与教师一起开展如下游戏:“伸出左手捏捏左耳,拍拍左脸拍拍左肩,叉叉左腰抬抬左腿。伸出右手捏捏右耳,拍拍右脸拍拍右肩,叉叉右腰抬抬右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活泼有趣、轻松快乐,直到公开课结束后,有些学生还是在自觉地做着手指分合活动,嘴里面念念有词。这种现象足以说明:情趣化教学不仅可以现场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赢得寓教于乐的效应。

以开放教学为平台,努力让小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活动 有专家指出:“过去教科书是课程学习的全部生活,如今社会生活则应是课程学习的教科书。”这与陶行知校长倡导的“大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以生活化情境为主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正逐步成为一种流行性时尚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有效把握小学生求新、求趣和求异的特点,善于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和多媒体课件等各类途径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既可优化过程结构,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教学视野,又能在寓教于乐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及其周长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眼光跳出课本,投向教室内、校园内和周围生活环境等,在更大范围内认识更多的长方形并进行测量、联想与想象;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复杂化的图形和物体中进一步加以认知。

以赏识教学为载体,努力让小学生亲近数学学习活动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然而在现实中,却有很大层面属于“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即是所谓的“抱怨教育”:为了聪明好学,常说孩子笨和懒惰;为了遵守纪律,常说孩子好动顽皮;为了认真仔细,常说孩子马虎粗心……由于心智发育规律性,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师把之作为一种口头禅的话,无疑是一种缺乏爱心、责任意识和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冰心语)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孩子们的“教父教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努力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赏识教育教学活动。值得强调的是,这种赏识既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期间,还必须延伸到课外校园生活。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登门家访、手机信息等各类途径,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把赏识教育传递到孩子的家庭生活,形成赏识教育的合力。

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语)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情趣和激励性元素,不仅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需品,而且是他们和谐发展的营养品。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小学)

上一篇:学生评教的监督作用 下一篇:建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