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等 第18期

时间:2022-10-01 07:01:29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是说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此时已开始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但干旱少雨往往会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成为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在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h、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寒露农谚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霜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霜”的,因为此时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闽台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另有些地方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

霜降农谚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晚稻就怕霜来早。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10月节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今年公历10月16日)为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老人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白 度)

上一篇:俄罗斯族 第18期 下一篇:智慧新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