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记者的社会责任

时间:2022-10-01 04:46:49

简论记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记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在采访和写作时,才会摆脱狭隘思想的束缚,跳出就事论事的樊篱,站在纵观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记者要以关注民生、同情弱者为己任,具有公平心和正义感。而记者的责任在于: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

记者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上。“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不是靠哪个人的水平高、头脑灵,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要做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

舆论导向正确,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起到引导人的作用。还必须使我们采写的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使正确的舆论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群众欣然接受,产生应有的积极效果。有了“三贴近”这个正确的方针,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在具体操作中把它贯彻下去,推广开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贴近”,是新闻战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课题,它需要新闻记者深入采访第一线。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把目光转向群众,及时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要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议论的是什么,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作为新闻记者,脑子里要经常思考以下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什么重要的决策、法规和新闻信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实际工作部门有哪些重要情况和具体规定需要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希望了解哪些全局性的情况,获得什么重要信息;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只有经常去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新闻宣传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百姓,就是要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切入,去寻找富有魅力的新鲜素材,开掘新闻亮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公众的聚焦点。广播电视要吸引读者眼球,不仅要善于从工作报道中开掘新闻富矿,而且应贴近百姓生活,直面社会热点,正确引导舆论。“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顽疾,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医药价格虚高,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笔者所在单位记者抓住这一新闻事件,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进行实地采访,写出了《100万农民参加新农合》。新闻播出后不仅受到广大读者赞颂,也大大推动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它之所以收到好的效果,就因为题材贴近百姓,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

让群众喜闻乐见,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就要以小见大。有的新闻题材,人物很普通,事件也不重大,也许只是一种现象,但蕴含的主题却非常深刻。如果作者能抓住群众的关注点进行由表及里的开掘,就能发现视角独特的新闻。

要使新闻生动鲜活,记者要以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信息。新闻讲述的故事往往是关于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故事,故事之所以能亲近读者,就因为它写人,以细节来打动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越鲜明,新闻报道对读者就越有吸引力。

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在记者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遵守职业道德不只是对职业的负责,更是对群众对事实的负责。每一名新闻记者,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新闻媒体与新闻记者的生存环境和工作过程中,也含有不同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各种价值间的冲突。一方面,新闻记者的道德选择被推向两难境地;另一方面,新闻记者的道德选择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受磨砺和考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所以说,价值冲突扩大了道德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新闻记者要注重科学依据,多向专家请教。记者不是专家,但他要将专家有权威、有科学依据的观点传递给受众。因此,记者要充当好传声筒,将专家的观点科学、正确地传递出去。记者还要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要得到的科学信息,根据群众的需求向专家请教。

新闻报道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群体素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参与传播活动的记者是承上启下和连接社会各阶层的关键和主体,作为新闻记者,在坚持以正面舆论导向为主的同时,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他的新闻生命是深深植根于普通的百姓当中的。因此,充当“喉舌”角色的定位是永远不能动摇的。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就要随时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和谐的民主社会。

(作者单位:吉林榆树市广播电视局)

编校:郑艳

上一篇:做一名无愧时代的记者 下一篇:完善户外广告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