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对照研究

时间:2022-10-01 04:25:12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2015年1月8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并且随机数字表分配方法,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胰肠套入式吻合,研究组中患者,采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后患者有无发生胰瘘。结果 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改良临床术后疗效,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MAP数据方面,分别为(3.28±1.63)h、(20.0±11.33)d、(12.28±0.26)mmHg;对照组在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MAP方面,分别为(5.38±1.33)h、(30.0±10.33)d、(8.35±1.51)mmH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套入式吻合;胰瘘;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b)-00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andomizedly and controlledly study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versus invaginated pancreaticoenter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duodenopancreatectomy. Methods 80 cases underwent duodenopancreatectomy in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llocation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invaginated pancreaticoenterostomy,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And the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MAP was (3.28±1.63)h, (20.0±11.33)d, (12.28±0.26)mmHg respectively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at was (5.38±1.33)h, (30.0±10.33)d, (8.35±1.51)mmHg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uodenopancreatectomy; Invaginated pancreaticoenterostomy; Pancreatic fistula;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据相关医学方面文献报道,针对临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健康;可以应用有效手术方法,对改善临床手术疗效,规避胰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1]。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研究对近年该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收治80例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其临床中的资料采取对照研究比较,分析临床中对患者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与胰瘘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8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符合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标准[2],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研究组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19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10.3)岁;对照组中男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有20例,女性有20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10.3)岁;两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两组中的患者,均对其进行常规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门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手术2例,进行门静脉切除对端吻合手术1例,对于全内脏进行反位反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同时,对于对照组患者,应用胰套入式吻合方式,可以在手术中横断空肠时,切开患者的空肠浆肌层,然后牵引出空肠,使其远端空肠黏膜被牵出之后,从浆肌层剥离出约2~3 cm长度,然后横断空肠黏膜,同时,能够在距离胰腺断端约 2 cm处胰腺的上下缘,应用3-0 Prolene 线缝一针作为牵引线,之后,在将牵引线从空肠壁(已剥离的黏膜处)位置穿出,并在收紧牵引线后进行打结,就可以可将胰腺的断端套入到空肠并进行固定;可以用5~0 Prolene 线,从上而下连续的缝合胰腺后壁和空肠后壁的全层。当术中后壁吻合完毕之后,可以将塑料的支架管置入到患者主胰管与空肠之中, 继续采取 5-0 Prolene 线自下而上缝合胰腺前壁以及空肠的前壁全层。

对于研究组中患者,可以对其进行黏膜对黏膜吻合手术,在术中关闭远端空肠之后,就能够以 5-0 Prolene 线,在患者胰腺断端处背侧,对于其胰腺组织与空肠浆肌层进行连续的缝合;同时在对应主胰管位置,对其空肠壁开一小口,用5-0Prolene的线,把主胰管后壁及其连同部分的胰腺组织、空肠后壁全层进行连续的外翻缝合,并可同时将将塑料支架管置入到主胰管与空肠内后,进行连续缝合处理。最后,评价分析临床手术疗效,并对比分析两组胰瘘发生情况。

1.3 评定标准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清淀粉酶(AMP),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胰瘘发生率,对于患者在术后胰周内的引流液,若是超过30 ml/d,则可诊断为胰瘘,且患者体内淀粉酶含量超过血清的正常值达到3倍以上范围。

1.4 统计方法

对于该次研究结果处理采用SSPS 20.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对于计量资料可以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且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手术疗效对比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采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得到很大改善,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胰瘘发生率

对于两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研究发现,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临床中对于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胰瘘症,该并发症也成为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3]。故此在临床之中,为有效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率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传统胰肠吻合,以最大限度来降低胰瘘发生率。

3.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分析

临床中,处理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腺残端,有助于规避胰瘘发生,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针对研究组中,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治疗,手术时间控制在(3.28±1.63)h,术后住院(20.0±11.33)d,MAP控制在(12.28±0.26)mmHg;相对于对照组中,手术时间控制在(5.38±1.33)h,术后住院(30.0±10.33)d,MAP控制在(8.35±1.51)mmHg,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手术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降低胰瘘发生率

临床中,罗昆仑等人[4]研究指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取常规的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虽在临床处理胰腺残端中应用较多,临床操作相对简单,由于其套入后的胰腺残端,极其响患者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同时,在套入式吻合中,也会因患者的肠液作用,导致激活胰液中的胰酶,造成术后发生胰瘘;若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对于胰腺残端不易套入肠内的情况,须切除残端楔形,也会增加临床术后治疗危险性,不利于容易暴露在人体肠液之中,从而会容易导致继发出血,使得胰管开口瘢痕狭窄,影响规避临床胰瘘发生率。临床中,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几率。研究组临床胰瘘发生率为5.0%,远远低于对照组胰瘘发生率的20.0%,较对照组发挥更多效果。

3.3 治疗优势

胰腺炎患者在其胰十二指肠手术中,应用胰管空肠吻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肠瘘疾病发生率[5]。在胰十二指肠手术后,应用胰管粘膜空肠吻合,可以直接进行吻合,有助于缩短临床胰肠吻合时间。刘巍等人[6]研究中指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可以降低胰瘘发生率。临床中,对于胰瘘的发生,多是由于患者黄疸持续时间长,以及胰管细小有关,同时,临床胰管吻合方式也会导致患者术后并发胰瘘疾病[7]。同时,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纠正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通过补充置换液的方式,来调整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疗效[8]。并且在临床中,空肠的血运良好,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可以针对胰腺断面前后缘对拢缝合, 促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防止胰腺断面出血与胰液渗漏[9],保证胰肠吻合口的通畅性,避免残胰外分泌功能,其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相比,可以降低临床胰瘘发生率。

该研究结果充分证实,该次随机对比研究表明,临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对患者采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其术后可以降低胰瘘发生率,较胰肠套入式吻合疗效要好,基于该研究中样本量偏少,对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阿民布和,闫巍,孙志鹏,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两种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法的比较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7):63-65.

[2] 王树钢,于巍巍,费立明.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附76例报告)[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8):627-628.

[3] 毛凯,肖治宇,张建龙,等.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4):213-216.

[4] 罗昆仑,方征,董志涛,等.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9):909-912.

[5] 张光亚,周景师,李海民,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策略[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24-127.

[6] 刘巍,花荣,陈炜,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5):340-343.

[7] 张新静,张伟,张倜,等.Blumgart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中的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1):831-835.

[8] 何天时,李旭宏,严骏,等.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9):966-968.

[9] 杨永清,成伟,徐峰.改良胰管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附31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2):133-135.

(收稿日期:2015-08-26)

上一篇:反季节园林绿化苗木的栽植技术研究 下一篇: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