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1 04:03:41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根据低碳农业在安徽的大力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如提升宣传力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

Abstract: Low carbon agriculture is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low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 emis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as the found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cope with climate warming, is 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This paper takes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Anhu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low carbon agriculture in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evelop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uch as promotion propaganda; to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 etc.

关键词: 低碳农业;现状;对策建议;安徽省

Key words: low-carbon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hu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07-03

0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就是农业,农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应当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和再思考(Rethink),利用物质能量循环、生态位等生态原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等功能突出的新型农业。

安徽省虽然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仍旧是传统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差。因此,2010年5月安徽省编制了《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农业是低碳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之一。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源、碳汇系统,将在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1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安徽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长期的石化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安徽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环境恶化,如农村水源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严重,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1.1 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依旧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安徽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被推广利用,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被送上了消费者的餐桌。然而,受比较效益驱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商业肥料及农药的使用比重仍然较大,农业施用量比重远高于林业,仍呈增长趋势。从统计数据看,2011年,农业及林业施用化肥总量约为3296711吨,施用农药总量约为117475吨。根据图1可知,从2001年到2011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状态。

1.2 传统发展模式仍起着较大影响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业碳的排放量近11年来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2011年较2000年增长了29.07%,年均增速为2.64%。各种农业投入的排放量增加程度不同,增速最大的是农药,为4.32%,其次是农膜,为3.53%,最次是化肥,为2.49%,农业机械和灌溉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这与近11年安徽省农用物资投入量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有直接联系。有研究结论显示,2008年安徽省无论是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碳排放量,还是农药、化肥、农膜、农用机械碳排放都位居全国前10位。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安徽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传统的高碳模式。只有注重农用花费物资的减量高效利用以及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才能显著降低农业碳的排量。

1.3 认识浅显化,经营粗放式 我省农民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还处于浅显化阶段。我省农作物生产规模大,并且施肥大都依赖化肥肥料,由于我省农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导致了由于缺乏动力收集而造成了新的污染,此外,大量的焚烧秸秆污染了大气。这些都阻碍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质量。

1.4 政策配套不够全面,发展空间有待扩张 目前,我省低碳农业发展政策体系配套还不够完善,缺乏发展空间。虽然粮棉等农产品有着完善的收购体制和政策,无论是收存体制还是贷款方面都有相应的支持。但是就现状来看,在新的能源危机、低碳减排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体制,这些方面急需进一步完善。

2 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2.1 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安徽作为中部省份的重要代表,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进行转型升级,用低碳的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安徽农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和较高的竞争力,但依靠资源消耗、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仍处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当前城乡居民对农业产品的形态和质量要求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的竞争力和增长点也从量的增加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的拓展,使得安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低碳农业经济注重将农业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和倡导绿色消费融为一体,更强调农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因此,发展高效生态低碳农业,可促进安徽农业向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2.2 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要求 在本世纪初,安徽就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设科技农业强省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安徽在现实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是核心和关键就是降低污染,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至少在3个方面有助于安徽建设农业科技强省。一是通过重构农业有机废弃物还田的技术路线,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进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通过实施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各种节约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污染;三是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推行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的现实选择 在新农村建设中,安徽很多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善,但是,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畜牧业废弃物难以无害化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已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强调要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因此,只有用低碳农业模式取代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农业增长模式,才能真正让农民群众既有好的农业收益,又有好的生活环境。

3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安徽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措施,应重点体现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健全市场机制、完善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低碳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

3.1 建立完善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低碳农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整合安徽优势科技资源,组建低碳农业发展机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再次将低碳农业纳入到科技攻关计划,攻克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大对低碳领域相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吸收国际先进低碳农业科技成果;二是建立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三是形成完善的低碳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农用化学品的减量化使用及其替代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加快低碳农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标准化体系。

3.2 加强低碳经济进农村的宣传,提高农民低碳意识 我省要想发展低碳农业,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农民的低碳意识。为了使农民在思想上能够主动的接受低碳观念,必须大力做好低碳农业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使低碳农业的理念深入农民内心。第二,加快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节能降耗,我们应当认识到,降低农村碳的排放量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应当推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责任制以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研究发达国家低碳农业的先进做法同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的新道路。其次,还要逐步开发并完善农业能源效率的标准,使得低碳农业有法可依。我省应加强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鼓励公众使用绿色材料,倡导低碳经济。

3.3 推进低碳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一批低碳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低碳农业示范区,开展低碳农业技术的集成示范;二是建立低碳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把服务低碳农业发展作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内容,切实完善各类低碳农业项 目的后续服务,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4 建立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一是研究设立推进天津市低碳农业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对低碳发展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试点示范、宣传培训及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环境,建立股票债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融资体系,为低碳农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同时,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有关国际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参考文献:

[1]李波,张俊彪,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8-13.

[2]马涛.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5):38-41.

[3]田云,张俊飚,李波.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 (6):752-755.

[4]闰铁柱,杜会英,夏维,等.安徽省畜禽粪便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58-62.

[5]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等.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启示[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86,591.

[6]高旺盛,陈源泉,董文.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5):1106-1109.

[7]陈莉.低碳农业经济: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l(3).

[8]姚飞.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6(1).

[9]潘成荣.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4 (1).

[10]台建明.安徽省重点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11]宛永红.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在安徽生态省建设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8).

上一篇:西部高校农业科技服务的SWOT分析 下一篇:10kV电缆单相故障快速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