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罚

时间:2022-10-01 01:33:03

浅议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罚

现在班级管理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然而我们在提倡赏识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惩罚在班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惩罚是指班级管理者针对学生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或批评处分,以制止某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教育惩罚的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属于教育惩罚。

对于教育惩罚的重要意义,很多教育家均有论述,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 教育惩罚的重要作用

1.惩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予以表扬、奖励,以促进良好行为的发生、保持与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予以批评与处分,以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繁衍与恶化,二者均不可缺少。因此,惩罚作为教育中的手段之一,具有矫正和威慑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缺一不可。

2.惩罚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的。班主任的惩罚就是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是将来在社会中不该出现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班级中的规章制度,社会和国家有法律,违反规章制度、道德和法律规范,都要受到惩罚,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观、法律观。

3.惩罚对他人起到警戒作用

从群体上看,这种教育并非只是对某一个学生的教育,它还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作用。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使其他同学从被惩罚学生身上吸取教育,引以为戒,从而有助于维护班级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

二 正确进行惩罚教育的方法

1.罚中有情

如果批评是一剂苦口的良药,那么尊重学生,让批评充满真诚的爱,就是学生愉快接受批评的药引。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以爱学生为出发点,以平和的态度与学生谈话,让学生体验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就会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的自觉心理,取得好的批评效果。

2.罚中有理

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前,一定要认真调查事实真相,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如果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学生改正错误的态度才会坚决。

3.罚中有据

惩罚要以个体对错误行为的自我认识为基础——实施惩罚时,一定要让受罚者了解受罚的原因,言行是否得当,以促进其内化。因此,班主任要使学生明确,什么行为应受到限制和纠正,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否则他们会感到委屈而不服气。惩罚学生时,要依据被确定的规范为原则,而不能凭空滥罚。

4.对事不对人

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应就事论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才会受到惩罚,切忌翻旧账。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很多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翻旧账,“新账旧账一起算”,结果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对自己有了坏印象,就算改了,也不会改变老师的固有看法,所以就破罐子破摔。这样的惩罚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5.因材施罚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因人施罚、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对不同气质的学生,批评时应做到:

对胆汁质的学生批评重点要放在其情绪易激动、粗枝大叶、缺乏自制等消极方面,并根据其耐挫力强的特点,采用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有利于他们认识错误,改正缺点。但不宜在人多的场合批评他们,以免引起对抗。

多血质的学生敏捷好动,可塑性大,对这种气质的学生平时要严格要求。另外,这类学生道理接受得快、表态快,但忘得也快。对于错误班主任可以严厉批评、当场批评,并向其讲清道理。批评时态度要严肃,使他们逐渐克服粗枝大叶、轻浮散漫等缺点。

黏液质学生要防止他们形成懒惰、冷淡、封闭自己和不思进取的个性品质。批评这种气质的学生应采取启发式的批评方式,多用暗示或提醒的方式,使被批评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缺点、错误。

对抑郁质学生首先应在感情上关心和信任他们,多接近他们。善于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愿意说出心里话。对这种学生的批评应注意,不要公开批评,语气应温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免出现意外。

教育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则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运用不当,则会使学生受到伤害,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所以,在惩罚学生时,应讲究艺术,使班级管理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胡振开.教师实用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上一篇:基础美术实践教学对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