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降低急诊患儿静脉输液复针率

时间:2022-10-01 01:27:35

探讨降低急诊患儿静脉输液复针率

[摘要] 儿科急诊静脉输液是治疗患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儿科患儿在急诊科儿童输液厅急诊输液安全高效的运行,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复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输液前准备、血管的选择、穿刺技巧、针头的固定、加强护理宣教及指导、加强输液巡视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复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儿科静脉输液; 复针率

[中图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37-0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又重要的技术,如何及时有效的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儿体内,直接关系到患儿康复及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患儿活泼好动、意外拔针、烦躁、哭闹、退热期或天热出汗较多时等)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必须重新穿刺,既增加患儿痛苦引起家属不满,同时增加护理工作量及医疗耗材,困扰着我们。本文就我科在降低儿科静脉输液复针率问题的具体做法和本人在临床多年护理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总结如下:

1 输液前准备[1]

1.1 急诊患儿输液时,由于儿童输液厅环境比较嘈杂,家属和患儿情绪都比较烦躁,所以在患儿静脉输液前我们首先应主动热情接待,多沟通,稳定家属的情绪,耐心细致地解释,多给患儿赞扬和鼓励,尽量取得家属及患儿的配合。

1.2 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我们要调整穿刺台位置及进针角度,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 对于2 岁以下的小儿,一般选用 4.5~5.5 号大小的头皮针,穿刺时用5ml 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做引针,提高穿刺成功率。

1.4 输液前完成排尿、服药、肌注、抽血、测体温、换尿布等治疗和护理操作。

2 血管的选择

2.1 小儿静脉穿刺时血管的选择可依年龄而定,2 岁以下多选头部静脉,因为头部静脉行程表浅,能够清楚看到,易于固定,方便照顾。一般头部静脉的选择顺序为额部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耳后之所以最后选择,是因为输液后不好取卧位,并且不容易固定,穿刺后针头容易被撕脱。2岁以上的小儿多选择手背、足背静脉。第一是因为 2 岁以上的小儿开始听劝说,手背、足背静脉开始变得粗长,容易穿刺和固定,其他部位血管难以穿刺时也可以选择大隐静脉。但要注意的是关节要保持放松位置固定,穿刺的确困难者,可以考虑上肢肘部的中心静脉。第二是因为 2 岁以上儿童头部皮肤开始变厚,静脉行径深,进针后掌握不准深浅度,运针时感觉比较坚涩,穿刺成功率不高,所以 2 岁以上患儿最后才选择头部静脉[2]。

2.2 选择静脉尽量远离眼眶, 避免眨眼或抬眉时, 针头随之活动, 刺破血管, 引起肿胀。

3 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的损伤

3.1 小儿头皮具有皮肤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均发红,静脉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头皮穿刺不用止血带,所以在进针前对进针的角度、深度、速度和方法都要估计准确。一般进针的角度要小,速度相对要慢,动作要轻而稳[3],最好由血管上方直接进针,不宜从血管旁边进针。小儿头皮具有一定的弧度,头部静脉也有一定的弧度,而针梗是直的,平行进针过度会穿破血管上壁,因此进针回血后不宜再进入过多。

3.2 操作手法 可以用左食指固定并压迫前端,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移动,这样可以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快速回血且不易脱落。在穿刺成功后,针头、 针柄要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方法: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这样,任凭患儿头部如何摆动都不易使针头脱出,但不能将针柄压在头皮上,那样会使针尖高起,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影响液体流速,或针头穿破血管上壁,造成穿刺失败。

4 针头的固定 鉴于小儿活泼多动、 欠合作等特点,小儿静脉输液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容易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的重要性和穿刺技术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甚至于更加重要。

4.1 采用改良方法固定头皮针[4]:穿刺成功后,使针柄与头皮静脉形成一条直线,用干纱布将头上汗水擦干,第1条胶布横向固定针柄,第2条带有无菌护垫的胶布固定进针外皮肤,固定好两条胶布后,用一根棉签头垫起针柄,使针梗与血管方向平行,再用第3条胶布交叉固定针柄,第4条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针头前方皮肤上,但要注意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再用第5条胶布将输液管下段固定在患儿耳廓上。外力作用牵拉输液管时,力是作用于耳廓的固定点 ,而不是作用于针头,大大减少了针头受力的概率,增加了针头在血管内的稳定性。这样可以减少输液过程中针头滑脱,降低头皮静脉输液的复针率。

4.2 小儿活泼好动是天性,手背、足背静脉输液的患儿针头固定用传统方法固定,另外采取小夹板加固,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

5 护理宣教及指导

5.1 正确的抱取方法:协助家属从患儿穿刺部位的对侧,采用喂奶姿势抱患儿,将患儿的一手抱于腋下,按住另一小手防止患儿抓输液器,造成针头意外脱出[5]。

5.2 嘱咐家属尽量安抚患儿的情绪,避免哭闹和躁动而使针头松动。

5.3 指导家属护理患儿时不能抱在怀里不停地摇晃或输液时到处走动或玩耍,使针头滑出。

5.4 指导家属抱患儿及喂奶时,不要将患儿穿刺部位蹭到自己身上,导致针头移位或刺破血管。

5.5 对2岁以后的患儿,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尤为重要。要用夸奖、安慰的语言告诉患儿静脉输液时不能乱动,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避免针头移位。

6 加强输液巡视

6.1 患儿生病难受哭闹及生性好动, 家属忙于照顾患儿, 对输液观察不及时, 所以我们要加强输液巡视, 细观察, 避免小儿意外拔针、针头滑脱药液外渗或液体滴完而未察觉造成回血堵塞针头等情况发生, 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6.2 患儿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差, 我们每天安排固定班次负责儿童输液厅的输液治疗及巡回工作,输液后每30 min 巡视患者1 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输液的各种因素。

6.3 巡回过程中,我们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全输液知识宣教。告知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如发现药物不滴或局部有肿胀、疼痛及其他异常情况, 应立即与护士沟通,使之能更好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总之,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护理操作的一项基本功,它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护士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护理工作经验。儿科急诊静脉输液是治疗患儿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施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并根据不同患儿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尽量避免意外拔针、针头滑脱等情况的发生,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爱华.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6):134-135.

[2] 水美蓉.小儿静脉输液容易出现的问题[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5):480.

[3] 黄喜玲,黄趁玲,孟群.对不同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63-64.

[4] 彭圣荔.两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的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37 .

[5] 刘素梅.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复针率的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5(2):44.

上一篇:病房责任护士在老年患者全程优质护理管理中的... 下一篇:预防接种门诊护士压力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