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1 01:10:23

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011-01

摘要: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认知、基础知识形成与积累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做好小学生的教学工作,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却会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在语文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学生厌学情绪的摸索与改正,本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入手谈一下我对解决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分析 策略

一、 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厌学的原因分析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状况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因素的。只有我们有效的掌握了这些因素,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的进行解决,最大效率的转化学生的厌学情绪,使他们摆正学习态度,进行有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认知不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新课改以来也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将教学重心下放到学生身上。但是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认知不足,他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盲目的状况。认为学习不如玩耍,比如他们往往会在有教师监督的时候才会安心学习,而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督”,他们就会玩起来,而不是主动的进行学习。

其次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科学。由于长期受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高压政策”,比如“每个汉字抄写50遍”、“每篇课文都要背会”等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引发我们对于学习的恐惧心理,造成厌学。

再次是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的群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理,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当这种期望表现的特别突出的时候,就会对学生造成压力,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厌学的对策分析

综上分析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想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单靠教师的单方面引导、监督是远远不够,而且也要联系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只有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引导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的进行。

首先就需要教师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状况下,学生厌学情绪与学习状况是直接挂钩的,学生状况越差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越重,而厌学情绪越重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很难有效的进行,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摆正学习态度,唤醒他们自主向上的意识。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其次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以便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再次需要联系家长、社会一起做好学生的厌学“治疗”。“环境创造人才”,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能够联系家长、结合社会因素一起来做好学生的厌学情绪更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以最大的改进,促进他们学习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周福英.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教育探索》2006第5期.

[2]田澜,陈彬.小学生学习情绪困扰及其教育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4第4期.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农村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