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

时间:2022-10-01 11:36:20

环保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

环评风暴:2005年年初,一向被视为“弱势部门”的国家环保总局以“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引发舆论的热烈回应,此举也被称为“环评风暴”。自此之后,环保总局每年都掀起一场环评风暴,叫停部分污染严重的项目。2005年主要针对火电项目,2006年主要针对石化项目,而今年的环评风暴,则剑指重污染水域……

第四次“环保风暴”风起云涌──国家环保总局宣布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但副局长潘岳坦言,无论“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只是比以前的环境执法手段略狠一些而已。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潘岳感言:“把'官'的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把'官'的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把这句话转换成一个流行句式,那就是:环保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环保不只是一个环境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社会问题,而一个政治问题。之所以做这样的强调,是因为太多的事实让我们看到;“环保的归环保、政治的归政治”在一开始就已经被破坏,更多的污染直接产生于地方政府的政治决策,仅靠传统的治理手段根本不能撼动作为政治的环保沉疴。

不少大污染企业门口挂的不是由当地政府“重点督办”的黑牌子,而是“重点保护”的红牌子;连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的国家环保总局,污染企业都敢于不让进;安徽蚌埠百姓向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官员下跪,目的只有一个,请求治污!──谁还能说污水源头没有地方政府的“功劳”?谁还能说地方政府不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谁还能说环保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很大程度上,污染不仅发端于企业主的利益熏心,更肇始于地方官员的政治利益。正因为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官员不仅未被问责,反而因“发展有功”得以升迁,才有一个又一个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重污染项目上马,才有一个又一个非法排污企业“一查就关、一走就开”,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癌症村”,才会因水源污染而使一个又一个城市断水……

悲哀的是,当前的“环保风暴”已经是环保总局动用了“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的结果──“再狠一些的我们没有了”。另一方面呢,却是污染问题的持续进展,一系列黑色的数据说明,传统的发展模式积累的环境成本到了临界的时刻,中国资源环境触及了难以承受的底线,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我们该怎么办?

环境问责制度、绿色GDP、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类似的概念已经喊了很久了,可实际执行起来仍就是铁板一块的基于唯GDP政绩考核的唯GDP发展观,这才是“环保风暴”最致命的要害。它既注定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低级治理模式,也注定了治理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作为公民最根本权利的生存权,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直接牺牲着公众健康乃至生命。人的健康和生命无疑是最大的政治,它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前景。环保问题既跟随地方政府的政治决策而或好或坏,作为最大政治的民生情况又跟随环保问题而或好或坏──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环保问题都从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

上一篇:浅析几种水景景观 下一篇:浅谈恩施州茶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