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开发的相关意识

时间:2022-10-01 11:23:33

煤炭工业开发的相关意识

作者:刘焱华 单位:重庆市煤炭企业集团一公司

作为一个煤炭企业,怎样才能做到加强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呢?从实践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方针不动摇,强化安全发展“六种意识”不松懈,是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强化守土有责的领导意识。为官一任,保一方安宁。这是古往今来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同样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抓企业发展过程中,为推进改革而打破常规废除旧的体制,为谋求发展而大刀阔斧进行资源整合,为展示才能而想方设法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为提升效益而全面实施集约化经营这些都无可厚非。但身为领导,无论想问题、作决策,还是干事业、谋发展、搞改革,切莫忘了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一个企业、任何领导、哪届班子都“守土有责”。如果领导带头不把安全生产当回事,干部职工上行下效,安全工作没有突出地位,难免会因重视不够、管理失控而铸成事故大患,酿成大祸。

第二,要强化相互监督的责任意识。从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看,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党委侧重管党的建设、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行政侧重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会侧重加强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利和调动职工生产改革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共青团主要是组织团员青年学文化、钻技术以发挥生力军作用。在这种看似分工明确、实可互相推诿,甚至出了问题彼此责怪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下,安全生产往往会形成事前“分立”、事中“独立”、事后“各立”的散沙状态。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对安全生产实行责任前置、相互监督、齐抓共管、风险共担、安全共保。

第三,要强化生命为本的维权意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仅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也是各级党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但是,回首过去、目睹现实,不少企业总是把维护职工权益片面理解为工会组织的事,以致维权工作大多停留在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福利争取等方面,而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一最大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者常常以事故和死亡难免来诋毁职工的健康权利和生命价值。真正维护好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非工会维权这一“单行道”所能解决的。在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共识的今天,理应牢固树立生存为先、健康无价、生命为本的维权意识。

第四,要强化依法治安的法律意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一些传统意义的违规作法已逐渐上升为违法犯罪的范畴。比如,自2002年11月《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后,人们熟知的一些安全生产违章操作,已由传统意义的违规行为上升为违法行为,对因此造成重大事故的,不仅要承担事故责任的应有处罚,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依法经营的管理意识;作为一个领导,必须要有依法指挥的安全意识;作为一个职工,必须要严格自律,警钟长鸣,严格按安全规范操作。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难免受到损害,企业形象也难免受到影响。

第五,要强化铁面无私的执法意识。安全执法是有别于其他工作的一项特殊执法,其过程不仅涉及到事故的预防、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生产操作过程的参与、具体劳动者的接触、施工现场的深入了解、事故责任的调查处理,而且还涉及法律责任的追究准备;其对象既有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又有利欲熏心的胆大狂徒,也有处于为保饭碗而被动工作的职工群众,加之从近年来曝光的一些重特大事故看,大多违规运作与权力勾结和经济腐败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其执法难度非同一般。这要求执法部门特别是具体监察人员必须抛弃私心杂念,摆脱关系网的束缚,牢记使命,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严格执法。

第六,要强化自我保护的工作意识。大量的实践表明,任何一个不安全因素能否控制和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是否高度重视、操作层是否遵章守纪。作为处于操作层面的职工,不管领导层是否重视,都要善于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做到时时、处处警钟长鸣、严于律己,切忌为眼前利益而违心盲从、违纪违规;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不管处于什么层面、什么角度,都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最大利益来维护。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职工健康的身体特别是生命的存在,不仅是个人干事立业的本钱,更是企业乃至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假如一个人的工作要以健康的身体或鲜活的生命为代价,那我们如何实现得了安全、科学、和谐发展的目标呢。

上一篇:煤炭码头信息的利用性 下一篇:煤炭工业税费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