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时间:2022-10-01 10:29:13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摘要]: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需要营造和谐的质疑环境,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问风气;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质疑时机,训练学生提问;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关键词]:质疑 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

21世纪的今天,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中,科学思维能力是衡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而思维自疑问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会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创设良好、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予以保护,发扬和鼓励对提得多、提得好的要给予表扬,使他们感到发现问题的乐趣和欣慰。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即使学生的提问毫无价值,教师也不可全盘否定,应加以引导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营造师生多边交往的气氛;对那些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指导。每学期可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几次“提问题”的作业,在学生中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问,大胆探讨的风气。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和编排。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如:时机掌握程度,难易适中程度,适宜的跨度,合理的坡度,多变的角度,合适的速度,适中的疏密度。力求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倒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质疑时机,训练学生提问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因此,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以提高质疑的水平。

起初学生只能提出一些肤浅的、表面的问题,对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在讲解、实验、练习、答疑等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辨别对错,识别真伪,并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根据和错误的原因,锻炼评价能力,在讲课时,不要力求“滴水不漏”而要“言犹未尽”,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去独立思考、钻研、填补“空白”。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和编排。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如:时机掌握程度,难易适中程度,适宜的跨度,合理的坡度,多变的角度,合适的速度,适中的疏密度。力求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倒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引导学生在更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真正激发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针对具体问题引起他们对比、联想、判断、推理,使他们悟到抓住这个地方可以发问,逐步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所提问题的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三、教会学生质疑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和善问。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问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设计,创造相应条件,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再发现”的过程。教师的讲解要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气氛中进行,渗透着质疑的方法。阅读教材时,要求学生弄清教材中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在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时,应注意介绍他们如何根据实验事实提出问题,对一些提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如何想问题,提问题的经验。质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越大,所产生创新性的火花就越炽热,创新就越有机会达成。

四、注重说理训练,保证思维充分外显

如果说“质疑”是取得进步的第一步,那么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说理”则比“质疑”更高一层。“质疑”是前提,是内在的语言,“说理”是语言能力的体现,是思维的外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新的见解或是不明了的地方,却苦于无从说起,有“疑”却不知从何“质”起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说理能力的培养。

(1)引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说、敢说,鼓励大胆地说,再帮助体会说得是否会合理、有序。

(2)仿说。教师领说,学生模仿;优秀生引路,后进生模仿。久而久之,使“说理”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说理,使学生在课堂中闪现的“灵感”及时外显。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们也将在释疑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体现出质疑的价值,对持久的质疑起到了促进与催化作用。

五、结束语

但丁在《神曲》中写道:“我们的知识不能有饱足的时候,像一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疑问,真理与疑问互相滋养,自然一进步把我们推到绝顶。”让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象、对事物、对课本的大胆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奕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物理实验教学[J]

[2]赵玉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

[3]林春辉.物理情景呈现要激发学生的质疑[J]

上一篇:关于多媒体化学课件脚本创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幼儿语言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