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01 10:26:56

数控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6月28日在天津圆满闭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闭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职业院校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量专业技能人才,要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更要强化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这充分显示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笔者结合在中职院校生产实习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就中职院校数控专业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和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引导 创新教育 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学科,如何安排好本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实习的实践教学,是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建立起一套符合中职数控专业发展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本位、以数控专业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

中职教育的发展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目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基本完善。目前中职院校的数控专业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只有突出中职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目标、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方面加快发展建设速度,才能不断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现在职业院校每年有1000万名各专业的技能人才毕业后,投身到各行业经济发展建设中,所以职业教育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在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是教育机构,企业的使命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而不是人才培养。从文化理念到实际运作,企业都不同于学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力和学校的设备设施,为自己储备后备力量。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会以教育和培养的目的对待学生,不会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放在首位,企业不具备教育的能力和义务。

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初中阶段基础较差,上高中有一定难度,且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水平偏低,接受能力不强。只要初中能毕业便可进中职院校就读,从而造成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被动,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压力,也没有学习动力。因此中职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学生个人素质、职业道德、学习技能与个人今后的发展几个方面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在教学管理中从每件小事抓起,培养学生做事情认真的态度,规范学生个人的行为,为学生介绍因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而事业成功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培养个人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以及对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升。职业教育担当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特殊的要求。中职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多参加生产实践,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二、创新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1.创新教育

目前职业教育已进入品牌时代,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探索中职教育发展模式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坚实。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是中职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涉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通过日常教学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为今后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好个人素质基础。

2.校企合作

积极地尝试与企业合作,实现共赢,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企业不仅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也成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基地。学生参加校企合作的实习性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的技能学习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按企业生产需要安排具体的工作内容,学生的管理工作由带队的实习教师负责。经过1~2个月的实习,学生既能获得一定的报酬,也能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品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有进一步的了解,也获得了相关的工作经验。企业的生产性实习结束后,学生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下一学期再安排到另一家企业进行实习。这样使学生得到了足够的企业工作经历,学生的厌学现象会有所改善,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稳定和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所以校企合作的实施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三、人才培养,产教结合

1.人才培养

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创建,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方向、以适应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基础,设计出学生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提升的方式、个人素质提高的教育内容。按照“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与企业相关的专业。如构建一个符合工学结合要求与数控专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按企业需求、行业特点对专业进行设置,按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而加强实训和实习设施建设,创建综合实习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途径。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双方共赢,则是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

2.产教结合

即生产与教学紧密联系。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经验,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毕业时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被企业接纳。有的企业将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是否录用的标准,有些毕业生因为没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工作经历而失去工作机会。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生产一线实习加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有效结合中更好地了解企业,有利于其专业技能的提高。了解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经过锻炼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了企业对聘用新员工的意向,可直接获得就业信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笔者学院的校办气动执行器厂,在产教结合中,不断开发学生实习产品,使学生参与到产品生产中,这就要求实习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传、帮、带”。在生产型教学中,教师将复杂的产品零部件分解成简单的、学生易接受的实习加工件,由学生独立完成零件加工。将实习课与生产紧密结合,逐步实现实习教学生产化。同时,笔者学院还与日立公司联合定向培养电梯生产、维护、调试的专业技能人才,使学生加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为学生搭建了就业平台。在企业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实习课学习中强化了操作能力,同时丰富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培养一流的高素质人才找到了方向,促进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上一篇:中职英语“做中学,用中教”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方便面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