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挺进荆楚大地

时间:2022-10-01 10:24:38

千元闯武汉 十年变富翁

川商何金山,怀揣1000 元闯荡武汉,10 年变成千万富翁,在荆楚大地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传奇。四川人聪明、勤奋、坚韧的特点,在他身上显露无疑。何金山是四川阆中市人,高中毕业后在父亲创办的农机修配厂当机修工。1995 年,他 25 岁,怀揣1000 元钱去武汉“赚钱”。

何金山只有1.63 米高。这样的“小个子”,放在人群中怎么都不会起眼,找起工作来更是屡屡碰壁。在武汉11 天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武昌紫阳路上的一家汽配快修店当徒弟,月工资为400 元。在父亲的修配厂里,何金山是技术尖子,还带了七个徒弟。可是到了武汉,他却成为一名徒工,你要是说他没有心理落差,那是假话。他工作的门店不大,加上何金山在里面,一共才只有5 个人。在店里,何金山拿的尽管是当徒弟的工资,可干的是最利索的师傅活儿。

门店人手少,没有单独请厨师,店里的5 个人轮流买菜做饭。别的人买菜,多少要克扣一点菜钱,唯独何金山不截不留,每次还添上两元钱。他买的菜,总比别人的好。这种厚道之心的细节,被有心人看在了眼里。后来,老板因故转让门店,出价1.8 万元。何金山的师傅拿着现金找老板,要求收买,却碰了壁。出人意料的是,老板深夜来访何金山,想把店铺转让给他。

“你把我的店铺接下来,我还会来帮你。”何金山的为人,老板显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老板表示,可以先不要钱,等钱赚够后,再逐月偿还。人生许多运气就是这样碰上的,说偶然也偶然,偶然中却又有着必然性。何金山来武汉两个多月,就这样从徒弟一跃而成为了老板。

路,走了才会有;门,敲了才会开。为了打开局面,何金山想出了三招:一是价格比同行优惠10% ;二是服务时间延长,每天24 小时营业;三是服务态度热情,车子不管坏在哪儿,一律上门服务,客户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三招很快见成效,开业第一个月,修车50 辆,赚2000 元;第二个月,修车55 辆,赚2500元……开业四个月,何金山就把老板的欠款全部还清。

第二年,何金山赚了5 万元。有了钱,何金山没有去贪图享受,而是用4 万元进行再投资,扩大再生产:花1 万元接管紧邻的一家门面,另外花钱购置设备。经过10 多年的励精图治,何金山创办的汽车服务公司不断壮大,企业年产值过千万,员工人数超过百人。

如今,何金山把汽车服务公司主要交给家人打理,自己开始二次创业――做家乡著名“沱牌酒”的湖北总。“这一次,心里目的并不再是赚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何金山说,沱牌酒更多的是为了振兴老家的川酒。何金山的目标是:未来三年,把沱牌酒做成湖北市场前三强。

川菜馆在鄂 遍地开了花

说起川商,就不得不说到川菜馆;谈论川菜馆,张卓书这个人不得不说。川菜是中国菜系之一,以善用麻辣味著称。在湖北,大大小小的川菜馆有数千家之多。张卓书被公认为是川味餐馆引入湖北市场的第一人。

张卓书是重庆市合川县会龙乡人。他曾担任乡经委办主任,负责发展乡镇企业,引领农民发家致富。1984 年春节,张卓书遇到一位刚从武汉打工回家的老乡,对方不经意说了一句话:“武汉没有一家川味餐馆,要是在武汉开川味餐馆,生意肯定兴旺发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春节一过,张卓书就约请了乡党委书记,带着几名合川籍厨师来武汉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乡所言,一点不假。武汉之行后,张卓书确定了投资川味餐馆的思路。随后,在合川县城寻找成熟的餐饮公司合作,希望抱团到武汉闯天下。

经过几次谈判,合川县贸易公司属下的餐饮部门,与张卓书达成合作协议:乡镇企业出资1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合川贸易公司派熟练的川帮厨师6 名,连同在武汉当地招聘的15 名厨师一起,在民生路熊家巷创办第一家“重庆正宗川味餐馆”。

尽管餐馆仅有百余平方米,但开业后的生意却是奇好。当时,热干面仅9 分钱一碗,一份炒菜才2 元钱,重庆正宗川味餐馆,一天的营业额居然有800 多元,利润达到400 多元。首战成功,乘势出击,几经周折,张卓书与江汉区饮食服务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会龙乡镇企业承包下属的汉口双洞甜味香、味必居等8 家餐馆。

那个年代,思想还不够开放,担心遭遇政策风险,张卓书到四川省人民政府驻汉办寻求帮助,得到了对方的口头承诺。有了家乡政府的支持承诺,张卓书的创业底气更足了。在他的带领下,会龙乡餐饮企业一边选地址,一边开新店。先后在武昌大成路、汉阳十里铺等地,开办了20 余家川味餐馆。

在赚钱效益的激励下,川味餐馆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4 年后,会龙乡农民在武汉开的川味餐馆,合计有200 多家。餐馆开多了,企业做大了,人手不够了,人才更缺了。张卓书在武汉开设培训班,专门培训家乡来武汉的餐饮服务人员。成绩优异者,张卓书推荐给会龙乡镇企业在武汉开的餐馆。

几年下来,培训班里走出了数百名合川籍餐饮管理者,其中开餐馆的老板有200 多人。如今,这些老板中,资产过亿的有五人,资产千万元以上的数十人。张卓书后来下海,在武汉创办了自己的川菜馆。虽然生意不是最大,昔日的培训班学员每每遇到他,都会热情地喊他“张老师”、“张主任”。

涉足多产业 勇闯鄂市场

“办一流商会,创一流业绩,做一流服务”。成都和重庆的10万四川籍商人,在湖北安营扎寨,他们将四川的美食在湖北广为推广和发展,在园林、科技、医药、制造、房地产、影视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特别是盾构机制造、智能电梯、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呈现较大发展优势。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川商的精神发扬光大。

2011 年,四川商人针对湖北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商机,川商企业在鄂投资项目14 个,投资总额34.5 亿元,待全部完成后,年产值可达20 亿元,年纳税1.5亿元,可吸纳3800 多人就业。

这些企业当中,有武汉宏宇集团,筹资2 亿元,开建新华光硅晶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有开创中南地区民营企业生产盾构机先河的湖北天地重工有限公司,今年生产了4 台,有2 台在长江隧道施工。

有武汉市的100 强企业、纳税大户――武汉新建总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打造了中国复合肥行业,统一完整的盐、碱、肥资源产业链的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专攻制造业、承接钢结构的武汉川云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筹资4000 多万元,拓展新的业务,建造了33000 平方米的厂(库)房,以库房租赁赢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还有经营教育、学生公寓的武汉博兴达科教投资有限公司。今年,博兴达科教公司又涉足了城市保洁,承包了武汉6 个区的部分道路,年产值达到3000 万元。

2011 年,在这些企业当中,有10 人被评为武汉地区优秀企业家,2 人被推荐为武汉市政协委员,4 人在武汉市工商联任职,1 人被推选为江夏区人大代表,还有3 人是区级的政协委员。川商的特征是什么?打一个比喻就是,水的精神,水的品格。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它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水,朴实无华、无处不在、永不变性、永不后退、永不停歇;遇阻力与障碍,反而加倍努力,释放全部能量。

“刚柔相济,水滴石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在四川这个素有“千河之省”的水土,养育出新一代川商,他们挺进荆楚大地,奋力拼搏、创新敬业、合作诚信、执着坚韧、豁达包容,树立着新一代的川商形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于川渝商人骨子里的精神,湖北省四川商会会长说:“聪明、勤奋、厚道、坚韧,具有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争先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不甘平庸、做大做强的奋进精神,富而不奢、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川商挺进荆楚大地,正在创建新的辉煌。

上一篇:可爱又帅气的不同风格重复穿搭31days 下一篇:百搭裤装今季潮流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