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的路径探寻

时间:2022-10-01 09:38:00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的路径探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要想让学生保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于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能力。因此,各个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求职方法以及求职技巧的指导,并引导学生正确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作用发挥不是十分明显,理论薄弱、形式单一,不能够发挥其导向功能,本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相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入手,分析了目前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并探寻了推动和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开展路径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就业导向视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JK014BJC040,主持人:阙庆华。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12-02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层次处在大学本科以及中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的择业及就业特点区别于大学本科或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涉及到的方法及内容也应该和大学本科或是中职学校相互区别,职业指导能够让学生对求职、企业以及学校三者的关系充分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得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对于学校改革课程结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等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效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树立目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的竞争,以良好的心态塑造自身,实现价值。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相关工作主要内容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职业选择

学生的择业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情况,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于职业的看法及评价。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择业观不同,对于职业的看法及评价也不相同,在进行职业的评价和选择时,有的学生将事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有的学生则将工资的多少放在第一位等等。高职进行职业指导是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职业选择,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树立起自信心和事业心,避免工作后频繁跳槽的现象发生[1]。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平等对待同事,虚心求教学习,摒弃走后门、拉关系这种不良的职业思想。 (二)及时传递就业信息

所谓就业信息指的是通过不同媒介平台传递的一些就业相关的情况和信息。职业指导内容包含就业信息的指导工作,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的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和整理社会需求相关信息,经过科学合理的分类整理,对当下的就业动态进行预测,明确供需矛盾,对用人单位充分的了解,将较为完善的就业信息告知学生,能够对学生就业起到直接作用。

(三)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求职本身具备一定的技巧,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能够大大提升求职成功的可能性。对于一些正在求职的学生来说,往往存在缺乏自信、准备不充分等现象,使得学生本身具有的水平无法真正展现给招聘单位,因此,高职院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该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爱好特长等等,让学生能够树立起适合于自身的就业目标,其次,学生要不断提升自信心,善于自我推荐,在面试的时候能够做到临阵不惧[2]。最后,引导学生把握机遇,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能够做到积极主动。

(四)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

学校与社会的环境差异较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必然要经历角色的转换,要想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更快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去,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通过心理调适等办法让学生能够适应新角色、新环境,学会适应社会,建立起对于工作的责任感,推进自身事业的发展,更快的走向成功。

二、目前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还存在很多的弊端,缺乏一定理论基础的指导,职业指导的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对于信息的获取存在局限性,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也不能够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实现。接下来,笔者从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展开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一)缺乏理论基础的指导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仅仅是对国外职业指导模式的借鉴和复制,而不能够结合本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起坚实的职业指导理论基础,所选择的一些指导案例也并不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不能够真正的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形成引导,发挥出较为强大的效果[3]。

(二)职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基本形式一般都是开办讲座、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等等,形式十分单一,并且理论性知识较多,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不仅不会帮助到学生的就业择业,还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引起学生的厌烦感,造成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倘若学校受到一定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够通过授课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那么就应该不断的丰富课堂的内容,在课上使得教师与学生积极的互动起来,开展一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得到实践[4]。

(三)职业指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多数比较重视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政策、建立制作技巧以及面试技巧等等,重视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而对于行业的分类,某一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则不能够完全的重视,职业指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对学生择业就业起到综合的辅助作用。

(四)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为学生配备的职业指导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而是由担任教学工作的一些教师兼任职业指导工作,这些教师由于本身具有其他教学任务,对于社会的发展状况、就业形势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潜力等不能够专门的进行了解,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一般无法结合实际情况,仅仅停留在理论和书本上[5]。

三、推动和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路径

(一)结合实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在展开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扩充理论基础,对于学校中的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职业引导[6]。同时,必须对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更好的辅助学生进行就业择业,让学生能够获取更为权威和广泛的就业信息。例如,学校应该组织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到各个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的总结和分析,掌握学生就业的基本动态,对每个职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分析,更好的拓宽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帮助学生顺利的择业、就业。

(二)开展多种模式的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服务,在职业指导课程、讲座的理论基础下,可以通过网络等建立起职业指导的平台,在网络上设立专门的在线答疑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一些就业择业问题,同时,也可以在网站上设计一些问卷测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卷更好的对自身情况做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和分析。此外,学校也应该积极组织与一些企业的合作,请到企业的招聘人员等亲自来学校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以及面试技巧、笔试技巧等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实际要求,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保证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7]。

(三)对学生展开动态指导,提升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时候,必须注重阶段性以及连续性的有效结合、实践和理论的相互结合、社会和学校的有机结合。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心理都体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对于社会、职业以及自身的认识都是不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就业目标、择业动机的不一致性。对于职业的选择并非是静态时间,而体现出一种连续的行为。通过全称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更加全面。除此之外,学校应该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职业相关内容的咨询以及指导服务,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认识自我,更好的适应全新的就业环境,更好的优化人与职业的组合。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是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就业择业,学校就必须积极展开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而职业选择观念,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的环境,事业上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3,03:94-97.

[2]刘雪芬.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11,04:83-84.

[3]顾艳霞,杨小燕.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5-17.

[4]黄成洪. 关于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指导有效性的途径思考[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87-89.

[5]亓志学,周珊红.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应用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08-109.

[6]周海娟,赵丽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现状调查报告[J]. 河北企业,2012,08:75-76.

[7]丁燕华.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度与职业发展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5:79-84.

[8]姜庆伟.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J]. 纺织服装教育,2015,01:38-39.

作者简介:

伍淑兰(1974-),女,湖南常德人,汉族,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上一篇:试论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 下一篇:坚持能力本位 呈现多样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