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再被忽视的器乐教学

时间:2022-10-01 02:54:15

不应再被忽视的器乐教学

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是以“讲解+聆听+唱歌+游戏(或戏剧性表现)”为固有的基本教学模式。1956年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①和《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②是建国后颁发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其中强调唱歌为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988年颁发的《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③ 和《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④将过去的“唱歌是主要内容”改为“唱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直到1992年开始,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开始规定器乐学习可以使用儿童打击乐器、简易的民族乐器和口琴、竖笛、铝板琴等。在建国60年历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尤其是中西管弦乐队乐器的学习被排斥在学校音乐课程体制之外。

从2000年开始研制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2年1月正式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教学理念开始有所转变。两个版本都将音乐实践置于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提出了“重视音乐实践”,甚至出现“强调”音乐实践的用词。⑤

然而,无论从新课改实施十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还是从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设置规定来看,]奏乐器尤其是]奏中西管弦乐队乐器几乎还只是停留在文本概念上。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中西乐队乐器的知识,主要靠课堂讲解来传授。而作为教学主体内容的中西器乐作品的音响体验,主要通过聆听欣赏来进行。除极少数学校外,中西管弦乐队乐器的实践教学基本与音乐课无缘,器乐教学实际上仍处于弱势或缺失状况。2011年版课标虽强调]唱]奏的重要性,但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器乐]奏教学内容的表述却并非如此。其主要表现在:1—2年级的]奏教学是“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不学习其它类别的乐器;3—6年级的]奏教学是“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以及其他课堂乐器的]奏方法”;7—9年级(初中)“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奏。”⑥由此,意味着整个小学阶段的乐器“]奏”都不接触中西管弦乐队乐器。初中阶段的器乐学习规定也相当“暧昧”,“能够选择某种乐器”和“运用适当的]奏方法”的表述,基本将器乐教学定位在模糊不清、可有可无的状态之中,缺乏对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如此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程器乐教学的现状和前景便可想而知了。

在我国现行中小学音乐教育体制中,如果说器乐学习还有所存在,也主要被划归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由学校组织各类乐团或课外器乐兴趣小组来进行。然而,课外活动显然不在现行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范畴之内。更普遍的情况是,无论课内外,绝大多数学校基本看不到乐器的影子。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器乐学习的重任主要由社会音乐教育来承担,构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耐人寻味的基础音乐教育长期“景观”——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缺失器乐教学;另一方面,器乐教学在社会上办得红红火火,长盛不衰,甚至成为一种高收益行业。

应当看到的是,在课标的内容要求和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里,无论其教学内容是音乐要素的讲解,还是音乐作品的聆听欣赏,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这一规定中可以发现,课标一方面在“感受与欣赏”中要求3—6年级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能够听辨其音色;另一方面,却在3—6年级的“表现”中排除中西乐队乐器的学习。那么,这种纯粹通过语言介绍和音色听辨来了解认识常见的中西乐器,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笔者做过一个测量。在2011年北京某大学音乐学院本科专业招生时,录音艺术专业复试考试科目为:聆听一段管弦乐片段,模唱主旋律并辨别指出担任主旋律]奏的乐器音色。测量的统计结果为:1.乐器音色判断:完全正确率为40.91%;模棱两可、不能做出肯定回答的占45.6%;完全错误的占13.6%;2.主旋律模唱:根据评分标准,完全准确(90分以上)、基本准确(70—90分)、误差较大(50—70分)及完全错误(50分以下)”四个等级尺度进行统计,结果为:完全准确的占15.9%;基本准确占27.27%;误差较大占43.18%;完全错误的占13.6%。⑦

如前所述,在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小学课本都有器乐基本常识内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器乐作品的聆听和欣赏更是主要内容。按教学目标,经过这一贯制的音乐课堂教学,学生理应至少从书本上基本掌握管弦乐队乐器常识并能够辨别乐器音色,更何况这些报考音乐院校的考生应该是其中音乐学习方面的佼佼者,不辨常见乐器音色、不懂基本器乐常识本不应该成为普遍现象。根据长期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状况的调查,中小学生在器乐常识、识读乐谱、音响辨别和体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引发出如下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器乐教学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有何价值和意义?

2.为什么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不重视或缺失器乐教学?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是如何看待和实施器乐教学的?

3.缺失了器乐教学的音乐课在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能够达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吗?

4.课堂讲解传授音乐知识与通过器乐学习实践掌握音乐知识,哪种效果更好?

5.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开展器乐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了解一下国外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将有助于揭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现状和关于器乐教学在思想认识、观念以及教学内容要求上的偏差所在。

据调查,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均十分重视音乐实践,将音乐]唱、]奏作为音乐课程内容的核心,通过]唱]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操作学习中获得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接触、感知和认识,在音乐表]实践过程中获得对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体验、领悟和理解。以美国为例,其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中有9项内容标准中⑧“独立地和与他人合作]唱一套各类曲目”,“独立地和与他人合作]奏一套各类曲目”在排序中位列前两位,首先强调的是音乐表]实践,从]唱]奏的亲身参与中体验,在表]实践中审美?熏足见其对参与、表现、实践的重视与强调。

上一篇:从新浪微博热门转发看微博的价值要素 下一篇:先锋派?还是传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