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动脑拍宽幅

时间:2022-10-01 02:19:25

我使用的相机既有120相机也有135相机,每次拍摄,使用120相机时相对认真,使用135相机拍片时就比较随意,主要是考虑120相机底片大,成本高,每卷只拍12张,放大片子又清楚,拍一张是一张,拍摄时也就认真。而135相机底片小,每卷能拍36张,价格便宜,浪费一张两张无所谓,也就产生了随意性。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135的低价格和120的高质量结合在一起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产生了使用135胶卷在120相机上拍摄24x60mm宽幅照片的想法。经过仔细研究并实际动手操作,我使用潘太康120相机加自制的附件,用135胶卷拍出了这样的宽幅照片,真是个很好玩的尝试。我的做法不用改动相机上的任何结构,只要制作几个小附件就可以了,有兴趣的影友不妨动手一试。它的优点在于制作简单、成本低、一机两用(可拍120原片幅和135宽幅照片)、不改动和损坏相机,缺点是扩印照片只能按6x4.5cm底片扩印,扩印后有两条黑边,另外就是装卸胶卷时显得相对麻烦一些。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一、 准备材料

1、 2个120胶卷的空轴,最好是乐凯120卷的轴。

2、 一块110×60×0.5mm的黑色塑料片,在文具店有卖,写字时下面垫的塑料片即可,但厚度不要超过0.8mm。

3、 几个可以开盖的135暗盒。

4、 双面胶带。

二、 制作

1、 把120轴两头的轴头用锯锯下,尺寸是2个长22mm和2个长17mm的轴头(2个空轴共锯下4个轴头)。

2、 用锉刀把锯出的平面锉平,然后用22mm的轴头延中心线往轴杆8mm处划一圈周线,另外2个是从轴头延中心线往轴杆12mm处划一圈周线,然后把这4个划线以外的轴杆部分用锉刀锉成直径9mm的轴杆。目的是使直径9mm轴杆部分能够正好插入135胶卷的轴头里。

3、 锉好直径9mm的轴杆后,要注意把中心原有的开口加大、加深一些,因为此开口要与135胶卷轴心拨片配合过卷连动使用。

做好后的4个轴头应是长一点的2个,短一点的2个。(见图一):

在使用时应把长一点的轴头插入135暗盒的短轴上,短一点的轴头要插入135暗盒的长头上。这时要检查135暗盒插上120轴头后的长度是否与完整的120轴的长度一样,同时还要检查两个135暗盒的出片口是否在同一平行线上,要是与以上两个条件有差别,应找到问题所在,必须修理成一致的才行。(见图二):

4、 以上工作完成后需要使用110×60×0.5mm的黑色塑料片做一个适合拍摄24×60mm片幅的框架,配合在原6×6cm相机的胶卷曝光框上,可以让135胶卷在相机的胶片框架上平整运行,并且拍照时不会因底片不平而产生焦点不实。框架中空的部分是把相机上的60×60mm的方形曝光孔改成24×60mm的长方形,另外在制作好的框架上下两边使用双面胶带再粘两条胶片条,目的是在卷片过程中,只接触胶卷上下齿孔两边,而不会擦伤胶片的有效画面部分。框架左右长度应比相机的过片平面左右各长出6mm,然后把长出的部分折成90度角,正好右边卡在滑动轴下,左边平贴于相机底板上。

见图三左:

这个24×60mm的框架装在相机上后应抚平。(见图四):

5、最后还需要做一个附件,把135胶卷暗盒去掉上下盖和轴,只用外壳,把外壳与上下扣盖处的两个凸凹边剪掉,做成图三右形状。把暗盒边上有绒条的部分放在前面,正好可以套在135胶卷暗盒上把它压住,这样在过卷时暗盒不会跟着过卷转动,只让暗盒中的胶片正常转在轴上。(见图五):

我们在上卷时,还要另配一个可以打开盖的空暗盒,用胶带把片头粘在轴上盖好,这样就可以把拍过的胶卷卷在盒里,便于照完后随时取出胶卷。

6、由于改变了拍摄画幅,所以在取景器中也应画上两条线来表现取景框的上下两边。方法:把120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固定好,打开后盖,把24×60mm的底片框卡在上面,后面放一块磨砂玻璃(普通玻璃使用砂纸擦毛一个面也可以),观察成像的上下两个边线位置,然后空过卷后从俯视取景器磨砂玻璃中找到需划上下两边线的位置,使用油性黑水笔画上平行的两条取景框线,为了使画线不易擦掉,可以取下磨砂玻璃,把线画在毛面上更佳。

现在就可以上卷试拍了。拍摄方法同120胶卷一样,每过一张就可以拍照一张,照到12张后,拨一下限数卡片,就可以再过卷拍照了,一卷135胶卷可以拍摄24×60mm的宽幅照片20张左右。全卷拍完后,过片的手感与135相机拍完的手感是一样的,这时就可以打开后盖取出胶卷了。由于不象135相机照完后可以把胶卷倒回暗盒,而是把照完的胶卷直接卷进了右边的暗盒,左边的胶卷头还挂在暗盒里,所以最后一张会曝光作废,当然,如果不怕麻烦,在暗袋中取卷就不存在问题了。

我使用的是潘太康120相机,其它机型的改装道理也是一样的,只要肯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其中的乐趣,只有我们DIY一族才能真真体味。

上一篇:拿起相机赚大钱 下一篇:锂电、氢电,选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