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走壁拍建筑

时间:2022-07-28 11:27:05

飞檐走壁拍建筑

很多人容易把“城市风光摄影”和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摄影”混淆。后者一般用座机和移轴镜头拍摄,要尽量忠实地反映建筑的表面材料的质感、比例关系、讲究横平竖直,通常不加入摄影师个人的主观创作因素,摄影师要按照客户的要求拍摄。拍摄的作品是给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的,而不是用于欣赏。我拍摄的这组照片是城市风光。虽然画面中离不开建筑,但比起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摄影”来说,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和发挥空间。

把古老和现代放在一起

只有老房子的北京不是完整的北京,只有高楼大厦的北京也不是完整的北京。所以,我喜欢把古老和现代的建筑都拍摄在同一个画面里,这样的照片既能反映北京古老的传统又很好地表现出现代化的北京城。这才是完整的真实的北京。古建筑里面,故宫、颐和园、天坛最能代表北京,现代建筑就是以国贸为代表的建筑群了。当然,古建筑和现代建筑靠得很近的拍摄景点并不多,所以,更需要我更多地寻找和观察。比起拍摄自然风光来,拍摄建筑风光的要求更多一些。它在构图上要求更严谨。建筑的空间感,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都要考虑到。同样一座建筑,它有很多角度可拍,所以在拍摄之前对眼前的建筑要仔细观察,找到最适合表现它的一个角度或者一个侧面进行拍摄。

奥运工程很有拍摄价值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建设的项目,我从它们一开工就开始拍摄了,过一段时间我就去把每个场馆拍摄一遍,争取把每个场馆的建设过程都用照片记录下来,包括奠基、基座、挖槽等一系列过程都拍下来。目前可能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效果,因为奥运工地和其他普通建筑工地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工程完工,这些照片将让人们了解这些场馆的建设过程,这些照片将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刺激加冒险的拍摄

我拍摄建筑是不用移轴镜头的,为了避免建筑的变形,我的办法是用俯视或平视的角度去拍。如果拍摄现场附近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可以利用,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是将前景的地面多留出一些,等照片冲洗出来后,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适当剪裁。

爬大楼,既刺激又冒险。有几次我还在大楼上玩了一下蜘蛛侠的把戏。一次是拍摄新东安商场。拍摄前,我和对面一个大楼的管理人联系好后,就早早地爬到楼顶上等待合适的光线。下午6点多的时候,管理人告诉我们他已经下班了,问是否要给我们留着门。我想,我要拍到9、10点钟才能离开,如果留门,人家还要等到很晚才能回家。而且我发现这个建筑正在维修,有很多脚手架,当时还有很多民工在干活,只要民工能下去,我们就能下去。所以就让管理人锁上门先回家了。但是到了我下楼的时候发现,在一个拐弯处,是用两根5、6米长的三角铁连接着跨度4米长的空挡,距地面有4层楼高。没办法,我只好背着摄影包和三脚架慢慢地从三角铁上蹭过去。另一次在复兴门,我在一个居民楼上面。拍完金融街后,转个方向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但是这座楼的南面是22层,北面只有21层,这需要我从22层下到21层的楼顶。两者之间也是有三角铁相连。由于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三角铁已经锈迹斑斑,只要有一个焊点松动我就可能从21层楼上掉下去,那一次我们还是有惊无险地从三角铁上滑过去了。

室内建筑

拍摄建筑内景与拍摄外景又有不同。基本要求一样是横平竖直。那么使用非移轴镜头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寻找合适的、尽量高一点的角度,克服变形,这一点比起室外来要难得多。室内拍片的另一个难度是控制光比。因为拍摄室内照片经常会带上一些室外,比如窗户和门外面的景物。室内和室外的光比是比较大的。要让室内的光线也有层次,使用偏振镜拉近它们的反差。测光的时候使用矩阵测光或评价测光测出中间值。再根据现场情况,如果暗部区域较多,就加一点曝光,如果高光多一些,就减点曝光。拍摄这样的照片多了,凭经验也可以判断使用多少曝光量。

器材

我使用的相机是宾得67II,这种相机的优点是在中画幅中比较,它的画幅比较大,适合于商业上的要求。画幅类似于8×10英寸,基本不用剪裁。这款机器还有内测光,使用起来像一个大的FM2相机。我使用两种反转片,如果画面中绿色成分多,就使用富士的维尔维亚,它的颗粒很细,饱和度很好。如果拍摄暖调照片就使用柯达的E100S,它对黄色还原很好。我使用三种滤色镜。如果天气比较蓝,就用偏振镜;如果天空不太蓝,就用渐变灰,加深颜色;如果有的照片需要橙色调效果,就加用日落镜。

上一篇:富士S3pro的多次曝光 下一篇:商业的定位商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