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资源配置 打造吉林高技术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时间:2022-10-01 02:02:31

优先资源配置 打造吉林高技术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吉林省着眼于优化产业布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下,全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省高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产值逐年快速增长,且有较高利润率

2004-2009年,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总产值由2004年的171.29亿元提升至2009年的542.74亿元,同比增长28.6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49%;横向比较增幅水平仅次于江西省居全国第2位;吉林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的利润总额也大幅度提升,由2004年的10.05亿元增至2008年的32.47亿元,利润率保持在6%的水平,是全国平均利润率的1.6倍。

(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吉林省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长春和吉林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格局,建立起了以一汽集团、通钢集团、长客公司、吉化公司、吉林化纤五大企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吉林省的优势在于汽车、医药与轨道客车制造业:一汽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较高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能力;吉林省医药制造业规模居全国第7位:高速轨道客车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根据这一现状,并结合吉林省自身特点,确立了以汽车、光电子、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基地为主的高技术经济格局。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吉林省高技术支柱型产业的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尤为迅速。不仅如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全面带动了全省其它经济的发展。

(三)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开始凸显

吉林省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等情况的限制,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产业规模在全国30个省市中位于中等偏后位置。但因其善于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产业、技术与人才的聚集优势。近几年,相继创建了长春、吉林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延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循“科技兴园、集聚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了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高新区内涌现了生物医药、计算机软件、光电技术、新材料、汽车工程五大领域的创新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资金的集聚,亦使研发力量不断强化,使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高新区内创办了生物制造园、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海外学人创业园等功能园区,为各种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孵化提供了丰富的平台。

众多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成对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春、吉林两地高新区内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创利税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范围内横向比较。吉林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逐年快速增加,从2004年的第18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2位,同时利润增长速度较快,呈现出了非常好的成长性。

二、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维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但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新产品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型产品份额较小

吉林省高新技术产品中新产品产值逐年快速增长.由2004年的24.6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7.82亿元.同比增长16.11%。虽然增幅较大。但横向比较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新产品总产值中只占0.64%。

总体来说。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以2008年为例,全国高技术产业出货值达到31521.7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4%。而吉林省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较少。虽然全省出口型产品的交货值近几年较为稳定,但总量仅维持在每年10亿元上下,占省内高技术产品年产值的6%,与全国每年超过5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率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劳动生产率较低

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产业规模急剧膨胀。全国在该领域内从业人员从2004年的551万人迅速增加至2006年的715万人。同期吉林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稳定地维持在74.7万人。如果按省内总人口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计算。在全国各省市位居第7。形成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然而,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比如2007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0万元从,而吉林省只维持在约40万元,人左右。这就形成了具有较高的利润率但生产率较低的现象。

(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从政府层面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服务水平还需加强:吉林省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会受到阻碍,甚至还有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不到政策的优惠:同时吉林省R&D投入与企业R&D经费支出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资本运营方面看,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导致利用省外、境外的投资水平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

从创新主体来看,知识型人才依靠自身优势自主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把技术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因此也就很难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缺少自主品牌。

三、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要素。吉林省的科技人才资源较为雄厚,每万人中的科研人员约为500人左右,居全国第5位,为吉林省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吉林省拥有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地理所等100余家研究单位,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科研资源。这些院校和科研单位应提高自主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以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科学研究的市场导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重点围绕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生物制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全面启动吉林省自主创新工程。

(二)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目前。技术进步已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美日两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经济霸主地位。来源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领先的秘诀在于政府的推动性政策。主要可概括为几点:一是创造健康的鼓励竞争的商业环境,鼓励技术创新;二是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三是改进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吸引国外高科技人才;四是积极促进创新产品的商品化.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对高技术企业的扶持,政府与企业共同负担技术开发风险和成本。由此带来的启发是:政府应加强区域内高技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的建设。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需以加强政府科技投入比重、减免高技术企业税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等方式为高技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政府的助力作用,将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三)充分利用资源基础。发挥高技术产业优势

吉林省拥有丰富自然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粮食大省,玉米和大豆产量都居全国前列,长春又被誉为汽车城,这些都为吉林省产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集中发展现代农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给予资金与政策的帮助,着重培养相关科技人才,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经济实力。这样,高技术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上一篇:十余年的沧桑历程铸就军星的辉煌 下一篇:对管理会计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