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地区日光温室无公害草莓白粉病生物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时间:2022-10-01 01:59:30

包头地区日光温室无公害草莓白粉病生物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摘要 研究2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1%蛇床子素结合硫磺熏蒸、百菌清烟雾剂烟熏对草莓白粉病的生物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 g/hm2、1%蛇床子素水乳剂2 250 mL/hm2结合硫磺熏蒸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是无公害草莓白粉病生物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硫磺;百菌清;内蒙古包头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10-01

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在温、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尤其在设施草莓生产中,白粉病发病率很高[1],且连年单一种植草莓导致白粉病发病率很高。为了找到设施草莓白粉病最佳防治方法,综合近几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草莓白粉病生物防治方法[2-5],在包头地区进行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生物综合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羊山窑村,试验共占用编号为37、38、39、40、41的5栋日光温室,温室内墙体上安装自控电加热装置。南北向起垄双行定植,密度12万株/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200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山东高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蛇床子素水乳剂(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硫磺熏蒸器(沈阳农业大学工厂化高效农业工程技术中心)、70%百菌清烟雾剂(郑州汉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供试草莓品种:红颜(2013年从丹东购进)。

1.3 试验设计

2014年8月20日在37号、38号、39号、40号、41号栋日光温室内定植草莓苗,每栋日光温室均分成A、B、C、D、E、F 6个小区。田间管理参照无公害草莓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方案1:37号温室A、B、C 3个小区用200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稀释喷雾,共喷3次,间隔7 d;D、E、F 3个小区用1%蛇床子素2 250 mL/hm2稀释喷雾,共喷3次,间隔7 d。第1次喷药8 d后用硫磺连续熏蒸12 d。

方案2:38号温室A、B、C 3个小区用1%蛇床子素2 250 mL/hm2稀释喷雾,共喷3次,间隔7 d;D、E、F 3个小区用200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稀释喷雾,共喷3次,间隔7 d。第1次喷药7 d后用百菌清烟雾剂熏2次,间隔10 d。

方案3:39号温室用硫磺熏蒸法防治,按说明连熏20 d。

方案4:40号温室用百菌清烟雾剂烟熏防治,按说明操作,共3次,间隔7 d。

方案5:41号温室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

所有处理自第1次药物处理开始每隔10 d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共4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4株,分别调查全部叶片,统计不同处理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病叶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119-2004)》”进行分类[2]。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200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硫磺熏蒸和1%蛇床子素+硫磺熏蒸这2种方法(方案1)控制白粉病的效果最好,处理30 d后防效均在90%以上,40 d后田间没有发现病株;1%蛇床子素+百菌清烟雾剂和200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百菌清烟雾剂的控病效果较好,防效在80%~90%之间;而使用硫磺熏蒸、百菌清烟雾剂烟熏效果都在80%以下,效果一般。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证明,枯草芽孢杆菌结合硫磺熏蒸和蛇床子素结合硫磺熏蒸这2种方法对草莓白粉病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生产上单一使用药物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不适于大面积综合防治。且由于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不仅使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而且提高了农药残留的风险,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应积极寻找生物防治措施,实现草莓白粉病的无公害防治。

4 参考文献

[1] 杨联伟.草莓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J].烟台果树,2005(3) :15-16.

[2]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严清平,陆信仁,夏礼如.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防治草莓白粉病[J].农药,2005(3):136-137.

[4] 李军见,王艳丽,于艳梅.硫磺熏蒸预防设施草莓白粉病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4):79-80.

[5] 曹春霞,龙同,程贤亮,等.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0):4188-4189.

上一篇:繁昌县单、双季稻混作区六(4)代与五(3)代褐飞... 下一篇: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