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时间:2022-10-01 01:24:19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新河县振堂中学 河北 新河 055650)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语文教师只盯着升学教学,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讲授给学生,课后采用题海战术,加以巩固知识,忽视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其害处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1. 勤于阅读,善于积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主要弄明:

(1)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4)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

(5)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通过这种课堂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达到锻炼学生阅读提高能力的目的。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重成绩轻能力,令学生作业越减越重的不良现象。我们教师应深思深省,自觉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

①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佳作除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千字文。

②养成每天做阅读记录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后,把佳作的作者、梗概等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知识积累。

2. 学会聆听,勤于思考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学生都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被我们所忽视。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这个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因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变的本领。 培养学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三方面的工作:

(1)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动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

(2)利用课堂,促进交谈。 学生在静态语境中的说话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步入社会后,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这种适应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需利用课堂,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首先要创建“对话、答问、讨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下,抓住机会,利用更多的动态交流语境,积极练口;其次、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做到这些,语文课才能活起来;最后、教师要及时发现说、争辩活动中,那些有新意、有创见、高水平的发言,并及时鼓励创新的见解,激励争辩双方,进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敢说、爱说、会说的风气

(3)树立榜样,熏陶感染。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常见的榜样,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的解说等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

4.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一下要求过高,而应循序渐进;也不能半途而废,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指的是(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这是由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我在工作中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时,我要求初一的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摘录;初二的在摘录基础上做一些评点;初三的则侧重于综合分析课文,并写好读后感。另外,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还根据其自身情况,有步骤地帮助他们一步步提高。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别说大胆举手答问、质疑了。就是被点名发言也是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我就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先是让他们回答一些很容易、只需说“是”或“不是”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大加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消除他们的胆怯,然后再鼓励他们举手发言。等到他们可以举手发言时,我就进一步要求他们注意语音清晰、语意贯等。经过这样有意识的训练,这些学生便也能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了。

上一篇:绕丝筛管基管排钻打孔翻边问题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践行陶行知思想 强化师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