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时间:2022-10-01 01:15:23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课程标准关于体育教学方法新要求的基础上,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科学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实施,其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体育类健康课程要以目标达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也使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成为学习目标能否成功达成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面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新的教学与学习目标的出现,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新课程标准实质来提炼、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笔者欲在分析新课程标准关于体育教学方法新要求的基础上,就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一)重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条件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选择与应用符合学生特点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旨在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体育长跑训练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跑,学生不可能形成主动练习的意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加入“为健康而跑”等人文情感,就可能会取得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效果。

(二)提供不同训练方法供学生选择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方法供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多种不同教学、训练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择优而行”,如由于学生的身高、体重、智能、训练动机及运动经历各不相同,其对不同教学、训练方法的喜好程度不同,特定的教学、训练方法可能会给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带来和满足,从而主动应用某种方法开展训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些运动能力、运动经验,他们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训练方法,这样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激发上就省去了教师不少专门的努力。多种教学、训练方法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多数学生能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方法学习、训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而神不散”,即前述的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训练方法供学生选择;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给学生留有想象和选择的空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内容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也是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敢想敢做行动习惯最终目标的必然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为学生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密切结合

教学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不是取决于教师的“如何教”也不是取决于学生的“如何学”,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方法、技能基础,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会学”可能比“学会”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原因。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摒弃那种传统的“教学为王”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做到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密切结合,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运动技能不仅仅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其同样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重要与基本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呢?我国北京师范大学者贾齐老师曾提出“曲线教学”构想,他认为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运动情境、运动专题,学生循着一条曲线来学习运动技能,表面上看这种“曲线”可能降低了运动技能的获得效率,是一种“损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损失的另一方面,即学生获得了学习能力、学习精神这一教育意义上的重大价值,如果不是因为前边的损失,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一回报。“曲线教学”改变了传统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创新拓展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认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手段。简言之,就是教师要依据教学条件、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必要时可以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引进软式排球运动,可根据学生需要来选取不同重量的软式排球,对于软式排球规则也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如因传球技能不足导致训练经常中断情况,可以规定球一次着地后可再击球的方法;或者允许一人多次击球。在初中学生技能学习训练上,完全可以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适当改变规则诱导、鼓励学生继续“比赛”,加深对比赛运动的理解,等等。实践证明,拓展类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效果更好,但需要对训练方法、运动规则进行“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

参考文献:

[1] 王振.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4,(27).

[2] 卢远贵.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9).

[3] 苏利.乡镇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民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