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通航 第4期

时间:2022-10-01 12:57:23

李海波说他是偶然闯进通用航空的。那是在2000年的时候,正当他徘徊在十字路口为人生、命运、事业和前途而迷茫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把他引入了通航领域。

从飞机销售干起,在卖了若干架飞机之后,他把自己融入了通用航空。现在他成为了美国希尔斯伯勒航空学校(Hillsboro Aviation Inc)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在通航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他说,不管通用航空赚钱与否,他都不会舍弃自己当初的选择。

坐在位于北京广渠门附近的办公室里,李海波把他坚持做通航的理由概括为对通航的爱,正是这种爱,促使他一直思考并关注着中国通航的发展。

通航的迷茫

李海波说:“中国通用航空得不到真正发展的原因很多,但人们一说起这个话题就把矛头指向政策层面,什么低空不开放、政策不到位、设施不健全、投入不够大等。我不否认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我们平心静气的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懂得通用航空?有多少人高呼发展通航是出自真心?”

低空空域改革,激发了人们投资通航的热望。表面上看,有大量的资金,特别是私人资本已经或者即将投入到通航领域中来。但是,李海波却认为有些投资的目的并不利于通航的发展。他将此归结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以发展通航的名义搞其他赚钱的项目,所谓拉大旗作虎皮,投资者期望短期(半年到八个月)获利,而实际上通航项目想要赢利的话,至少也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第二种,以项目带通航,例如某些单位因工作需要,买一架或几架飞机,从事新闻拍摄、警务巡航、森林防火、医疗救助等作业,但这些只是飞机用户,不能构成通航体系,飞机和人员虽然都在不断地更新,但总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长,就是长不成大树;第三种,为了做形象、买上一架或数架飞机装点门面。

文化不可缺

李海波认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是基于需求,建立在热爱和爱好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普遍性的需求,通航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那些借发展通航为由头,圈地搞房地产,无疑是对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戕害。

李海波的结论是,发展通用航空以及低空空域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面最急迫的任务是航空文化的培养,只有整个社会都了解通用航空、需要通用航空、热爱通用航空了,中国的通用航空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我们对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宣传不够,飞行员的断层大家都看得见,但通航管理的断层、航空文化的断层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视了呢?

建立通航需求、确立通航氛围,迫切需要航空文化的建立和培养。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桎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航空文化的缺失所致。

李海波谈到航空文化缺失的情况举了这样的例子,在国外的通用航空展会上,来一个中国代表团本来就很鲜见,大家都很关注中国人的举止,可我们的代表团往往是走马观花地转一圈,偶然停留在某个展位前,开口问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飞机卖多少钱,能坐几个人,鲜有人关心这背后的文化,他们为什么能够生产出这样的飞机?

事关老百姓

说起航空文化,李海波颇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所谓文化,“文”是成文的东西,是前人的精神成果、智慧、经验的物化:“化”是教化,是将前人的优秀精神成果传播开来,用前人的智慧之光启迪、教育、培养后人,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我们现在的问题可以说是有“文”没“化”。航空文化和所有文化一样需要积淀和普及。老百姓不理解、不关心的事物很难得到发展,当然,中国还有一个特色是政府机构的作用,领导层重视了也能推动需求和发展,但这说到底还是需要有群众的基础,领导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什么最不靠谱,离百姓生活远的东西最不靠谱。通用航空要得到发展必须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通过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使大家了解通用航空、热爱通用航空,意识到通用航空事业是人民大众的事业,通用航空是老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致力于发展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有识之士来说,建立和普及航空文化是当务之急,没有良好的航空文化氛围,中国的通用航空就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

通航与效率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我们现在往往强调节能、限排、限电,而忽略开源。李海波说,提高效率就是开源,是更高层次的“节流”。

他介绍说,根据国外的统计数字,一架警用直升机的效率等于20辆警车、100名警员,一架直升机和20辆警车的能耗不仅不一样,效率孰高孰低更是显而易见!

提高效率需要通航,发展通航首先要发展航空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说,航空文化关乎提高效率和科学发展。

中国之特色?

当前中国的发展之路,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都是全新的。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成功与否,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执着的探索,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方向。而谈到通用航空的发展,其最大的桎梏恰恰就是自身。不可否认,通用航空这个行业的专业性较强,但哪一个行业又不是这样呢?无论金融还是建筑,无论电信还是交通,其发展都是建立在与全社会的需求积极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的通航无法照搬美国的模式,美国的发展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其通航历史之悠久,从业人员之众,涉及产业之多,文化普及之广,资源之丰富,都不是我们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最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对中国来说,我们可以借鉴的是美国对通航发展的重视、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

中国必须要搞有中国特色的通用航空。当前中国的现状毋庸赘言,其通航发展的滞后已经与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以中国目前的资源和现状,通用航空的发展只有建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整合,促进各个发展领域对通用航空项目的引进,并在应用中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航管理模式,规范市场,才能带动政策的进一步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形象地说,中国当前的通用航空发展是在种树,而非造林。通航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航从业者的利益所在,更是各个领域发展的一个新契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通航与各个相关领域的沟通已经变得极为必要,需求和应用无需多论,规则和方法,改变与发展才是沟通的新主题。

上一篇:信息服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超轻型公务机能否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