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2-10-01 12:46:12

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

摘 要: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新产品研发质量管理过程中,流程过于简便,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质量控制不完善,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和品质未达标,成功率很低。本文分析了阻碍新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通过门径式管理流程理论,对研发项目质量管理进行动态控制,实现了多阶段的项目流程管理和评审,提高了产品研发质量、保证流畅沟通、满足客户需求、加快开发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研发成功率。

关键字:新产品研发;项目流程管理;门径式管理

一、引言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新技术的呈现特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据优势、保持活力。当前,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系统的管理,团队间缺乏沟通,研发资源浪费,效率底下现象严重。

为了提高研发质量,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彻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研发项目管理的痼疾,我们有必要从研发项目的特点出发,研究出一套切合实际的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此,本文针对某高科技产品研发企业的问题,设计了基于门径式管理流程理论的优化策略。

二、门径管理流程理论

门径管理系统(Stage-Gate System,简称SGS)[1],由罗勃特・G.库珀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创立一种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流程技术,并迅速在全世界的知名企业的研发部门取得应用。库珀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实践、拜访和验证,提出了第一代、第二代门径管理系统。在第三代门径管理系统提出了6个主要流程特点,分别是流动性、灵活性、促进、集中(项目优选与组合管理)、有条件的模糊的入口和不断地再生和改进。

门径管理流程是一种把新产品项目从构思推进到上市的观念和操作模型。这种门径管理流程是管理产品创新流程、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蓝图。它把创新流程划分成一系列预先设定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一组预先规定的、跨职能的、同时进行的活动组成。通向每一个阶段(Stage)的是一个入口(Gate)。这些入口控制着流程,并且起到质量控制和生/杀决策检查点的作用。

门径管理系统的主要流程图如下:

这些重要的阶段包括如下[2]:

发现阶段:旨在发现和揭示机会并产生构思的准备工作。

确定范围:对项目进行快速、初步的调查――主要是对材料进行研究。

确立公司开发项目:这是一种更具体的调查,牵涉到初步的市场和技术研究,从而产生商业项目,包括产品和产品定义,项目可行性说明及一项项目计划。

开发:对新产品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开发以及设计操作和生产流程。

测试和矫正:在市场、实验室、工厂测试和试用,以证实和修正开发新产品,并于该产品的营销,生产或者操作。

投放市场:商业化――开始全面地操作或者生产、营销和销售。

三、新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问题

SZ公司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管理工作是由评测部和三个研发部门共同完成,划分为EVT、DVT、PP、MP几个阶段,评测部由QC和QA组成,结构单一,职能简单,没有针对项目流程的各个阶段的入口测试,缺少中间质量控制环节贯穿于立项、实施、评测的各个阶段,容易产生以下问题[3]:

1.需求定义不明确

在产品研发前期,在需求分析和定义阶段,研发人员没有参与到需求分析中,只是从市场人员得到信息,没有直接接触到客户,因此,在电脑的研发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客户需求,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2.质量控制过程不完善

研发项目流程的质量控制不标准,没有专门人员做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研发项目的各个部门间职能壁垒明显,没有很好的协调机制,导致一些关键的质量控制活动。

3.器件可靠性低

器件的可靠性也是公司在质量保证和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关注得越来越少,研究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开发人员不喜欢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往往容易研发自己喜欢的产品,而不是客户喜欢的东西。研发人员缺少必要的经验和开发流程不完善,导致开发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问题不周全。

4.质量管理工作难开展

质量部门权力有限,质量部门的工作不易开展,,质量人员因为对业务接触较少,尤其对研发业务不了解,不系统参与研发项目的质量管理,无法深入研发活动中控制和保证质量,很多地方插不上手,感到无能为力。出了质量问题,大家反而认为是质量部门工作没做好。

四、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一)门的任务[4]

1.阶段一

阶段一为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此该段主要工作任务为:集中于各单个功能的测试如伺服系统,读/写头通道等来确认各单个功能是否能达到需求标准。通常会安排3-4个主要实验来进行验证,时间跨度约2-3个月时间。

2.阶段二

阶段二为设计验证测试(DVT)阶段。此该段主要工作任务为:验证设计和确认最终产品能否达到标准要求;包括功率消耗及一些可靠性测试和老化试验等。同时会进行专利调查。通常会安排5-6个主要实验来进行验证,时间跨度约2-3个月时间。

3.阶段三

阶段三为设计成熟度测试(DMT)阶段。此该段主要工作任务为:验证产品的设计,确认质量,可靠性要求和批量生产的资格,比较典型DMT项目是一些系统性兼容性的矩阵测试。在这个阶段会同时提交一些发明创造专利的申请。通常会安排5-6个主要实验来进行验证,时间跨度约2-3个月时间。

(二)径的设置[5]

1.入口1;该入口点评审任务包括:经验教训检查表、技术设想、产品原型和假设的结果、先前未完成项目跟进、部件评审结果及成本评审会议的结果。

2.入口2;该入口点评审任务包括:工程验证测试结果、问题的改善方案、关键部件的开发状态、开发量产计划中的设计验证测试任务、设计验证测试程序、部件供应商目前的状态、上一次评审时未完成项目的跟进、磁头和盘片设计评审2的结果、客户和工厂工具的准备计划及成本评审会议的结果。

3.入口3;该入口点评审任务包括:设计验证测试结果、问题的改善方案、关键部件的开发状态、开发量产计划中的设计成熟度测试任务、设计成熟度测试程序、设计成熟度测试阶段可接受的测试结果和失效分析报告、经验教训项目的执行情况、供应商的状态(包括成本状态)、上一次评审时未完成项目的跟进、磁头和盘片设计评审3结果、合格率情况、客户和工厂工具的落实状态及成本评审会议的结果。

4.入口4;该入口点评审任务包括:设计成熟度测试结果、问题的改善方案、最终加压测试/寿命测试/可靠性测试的结果、磁头和盘片设计评审4结果、合格率情况、供应商应对批量生产的准备状态、上一次评审时未完成项目的跟进、专利申请状况、客户和工厂工具的状态、这个产品的开发量产中的经验教训项目及成本评审会议的结果。

新产品开发量产过程包括工程验证测试(EVT)、设计验证测试(DVT)及设计成熟度测试(DMT)三个阶段。在开始进入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之前会进行一次名为设计评审1(简称为DR1)的评审;在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结束后进入设计验证测试(DVT)阶段之前会进行一次名为设计评审2(简称为DR2)的评审;在设计验证测试(DVT)结束后进入设计成熟度测试(DMT)之前会进行一次名为设计评审3(简称为DR3)的评审;在设计成熟度测试(DMT)阶段结束后进入批量生产之前会进行一次名为设计评审4(简称为DR4)的评审。整个开发量产阶段执行的是一种三阶段四入口的第三代门径管理流程。

五、实施效果分析

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总体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对S公司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影响。与过去对比发现,公司的研发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基于SGS的研发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贯彻实施,对比未形成研发项目管理体系之前,主要改善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内部研发为主,结合外部合作研发的模式比较适合复杂性战略研发项目的研发实施。基础性和检测难度大的项目的委外研发,加快项目的进度,也保障项目的总体质量。

第二、基于SGS的研发项目管理流程的实施效果良好,需求定义明确,可以很好地指导研发质量项目进展,在项目策划、评审、验证等环节的规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前期调研、项目策划不充分带来的研发与市场脱节现象。

第三、弥补了以往研发项目负责人只重技术,不重管理的缺陷,在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合理规划研发项目计划及人员安排,在研发项目进度、质量以及成本方面严格管控,效果明显。

第四、研发项目管理思想及方法越来越得到认可。SGS研发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在研发项目的计划、进度、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摸索一套适用于公司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数据。

六、结论

本文通过门径式管理流程理论对新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进行建模,本文对研发项目管理进行动态控制,实现了立项、实施、验收等多阶段的项目流程质量管理和评审,明确了开发需求,对质量进行完善控制,增加了器件可靠性。达到提高产品研发质量、保证流畅沟通、满足客户需求、加快开发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研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陈劲,欧立雄.研发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阳.企业研发项目组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3] Robert Q Cooper.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刘崇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迈可尔.格里夫斯著,褚学宁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论企业驱动市场战略 下一篇: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