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的标题如何“抢眼”

时间:2022-10-01 12:30:30

网络新闻的标题如何“抢眼”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抢眼”的新闻标题可使读者在瞬间就能迅速接收到新闻事实所传递的信息,可以触动读者的神经,产生好奇与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标题的制作对新闻编辑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它体现着编辑人员的眼光和业务水平。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闻在不断改变传统的传播环境和社会生活,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网络来浏览新闻也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量新闻信息中,网民如何找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和信息,这就需要网络编辑精心制作标题,从而达到先声夺人,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那么,网络新闻的标题如何做得更“抢眼”呢?

一、简明扼要,浓缩事实

新闻给受众的第一印象是标题,标题不吸引人,受众就不想看(听)下去了。①新闻标题来源于新闻事实,需要编辑、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高度浓缩,形成简短而醒目的词语,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新闻信息,要让网民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正在变动的新鲜事儿。因网页、行距、标题字数等的限制,网络新闻标题单行占绝大多数,而且每条新闻标题的长短都基本接近,这就需要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呈现给受众。网络新闻标题用字与措词较为简洁,也即前人所谓的“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②例如:

上海社保案9名涉案干部、违纪――2007年3月2日人民网主页

上海社保案部分涉案干部、受到处分――2007年3月2日新华网主页

上海社保案部分涉案党员干部被、开除公职――2007年3月2日人民网新闻内容页面

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开除处分(主)――2007年3月1日人民网新闻内容页面

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副)

上海社保案部分涉案党员干部受到、开除公职处分――2007年3月2日新华网新闻内容页面

严重违纪受到和行政开除处分――2007年3月1日新华网新闻内容页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开除处分(主)――《人民日报》2007年3月2日

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机机关依法处理(副)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人民网和新华网新闻标题字数相差不多,但人民网无论是主页的新闻标题还是新闻内容的页面新闻标题,提供的新闻内容都更多、更丰富、更详尽。人民网新闻标题指出上海社保案有“9名”涉案干部,违纪被“”,既告诉了读者有多少涉案干部,又点出了是因何原因受到处分,并且是达到“”的程度;新华网新闻标题指出有“部分”涉案干部,“受到处分”,既没有点出涉案人数,也没有点出受到处分的原因和程度,再与报纸新闻标题比较,不能不说人民网在浓缩新闻事实,凝练新闻标题上确实技高一筹。

二、要巧借“修辞”手段,讲求“艺术性”

俗语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网络新闻标题一样需要来“打扮”和“化妆”,就如同姑娘戴上首饰和头花一样,会显得漂亮、好看。网络新闻标题除了可以恰当地选用动词、形容词外,还可以运用比喻、借代、比拟、摹状、映衬、对照等修辞手段,使事物形象化,新闻标题语言就变得“鲜活”了,大大增强了网络新闻标题的艺术性,也使得标题更能吸引人,增强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这既是制作标题的常规,也是一种技巧。如:

江苏常州袖珍女婴出生仅1斤半 比小猫还要瘦小

(2007年3月2日大河网)

该网络标题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女婴与小猫作对比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刺激了读者的“胃口”。再如:

浴池摄像头“偷窥”众浴客 顾客称此举侵权

(2006年11月22日大河网)

该标题则是采用了拟人化的形式,摄像头本来是“物”,只有人才会“偷窥”,这里就把摄像头“人性化”了,具有了人的“动作”。从受众的心理因素分析来看,受众在选择新闻时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一下子就把受众吸引住了。

三、要重“实”忌“虚”,一眼中“的”

从传统的纸介质新闻媒体标题写作来看,新闻标题既可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意义或隐含的观点;也可以实题和虚题相结合,带来极好的传播效果。它可以依版面的需求,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单行可多行,充分利用实题和虚题,揭示新闻蕴涵的内容、价值和背景,字里行间中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解释余地。网络使用性研究表明,与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充满了怀疑态度与批判精神,他们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才去访问网站。网络受众往往浏览网站而不是专心地阅读。③如果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过多采用虚题,会导致虚题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受众的取舍,受众不会去点击新闻内容的页面,从而影响到点击率。如:

朱清时痛斥“高考指挥棒” 认为应脚踏实地办高校

(2007年3月6日搜狐网)

洛阳50多辆公车违规出入娱乐场所被曝光

(2007年3月6日新浪网)

这种实题写作方式就把事件核心要素完全展现给了受众,避免了事件不被点击仅仅传播结论的现象,可以使读者更快捷地了解事件大致情况,不至于将事件隐藏在虚题的评论当中,这样处理也会比传统媒体更醒目、更集中。当然,在网络新闻中,根据新闻内容和传播的需要,也可以采用虚题的方式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四、要增加“色彩”,吸引视觉

网络新闻的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浏览新闻的内容,网络新闻标题就是打开新闻内容的一扇窗口,是吸引受众“眼球”的桥梁和纽带,在此,网络新闻标题要做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就要想尽办法增加“色彩”,吸引读者的“视觉”。首先,重视新闻导读的醒目提示,把新闻导读的标题加粗加黑,置于新闻网页的醒目位置(相当于报纸的新闻头题),像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重要网站,都有采用这一形式的;其次设置滚动标题的新闻方式,通过不间断的滚动,使网民可以主动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某种程度上同纸介质媒体的一句话新闻很类似。再次,增加新闻标题显示长度,读者的鼠标在滑过某条新闻标题时,使没有在页面上显示出来的标题通过技术手段完整显示给读者。最后,可以利用新闻标题颜色的变化,把新闻标题设成不同于其他文字的颜色,增加视觉的冲击力,也可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注释:

①胡欣:《新闻写作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②刘凯:《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微观操作》,《网络传播》,2007(2)。

③赵莉:《高级网络编辑进阶》,《网络传播》,2007(1)。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真诚为群众 精心创名牌 下一篇:校园网络改变人际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