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90”后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9-30 11:54:08

做好“90”后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几点看法

摘 要:“90”后大一新生普遍出现环境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承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较弱等主要行为特点。本文针对其出现的这些行为特点,提出了做好“90”后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几点看法,以引导好学生,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

关键词:“90”后;大一新生;辅导员

大一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刚刚走出高中校园,进入陌生的大学环境,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面临着一段艰难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期。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学管理方式,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从生活到学习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把握和规划,但是自己却什么都不懂。茫然无措,是大一新生中出现的普遍现象。而“90”后与“大一新生”相遇,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特点呢?而作为“90”后大一新生的辅导员,我们又该如何开展工作呢?

一、“90”后大一新生的主要行为特点及其表现

1.环境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过多地依赖他人

“9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物质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且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长辈们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关爱。当他们离开家,远离亲人,作为新生到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往往表现出鱼儿离水般的痛苦与不适应。

“90后”大一新生对大学的不适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他们离开自己以前非常熟悉的地方,缺少中学时代父母的庇护,开始独立地生活,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生活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二是学习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中学时期教与学一般是以高考为中心,偏重于应试需要,养成了“老师牵着走”的学习习惯。然而,大学的学习内容比中学的既宽广又深厚,学习方式又以自学为主,强调学习的自我调控,大一新生如果不能够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学习任务的转变, 就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的情况。

2.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难以与他人合作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渴望独立,个性张扬,90后新生更渴望表现个性、证明自身价值,不自觉地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与众不同,接受非主流文化,大量“火星文”、“咆哮体”、“脑残体”等在网络上泛滥的文字及语言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还有的学生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刚开始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的认同度还不够。这些都导致他们集体荣誉感不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做冷眼的观众;班级凝聚力下降,相互之间推卸责任、争夺荣誉等,缺乏团队组织忠诚感等。

3.承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较弱,易于走向极端

“90后”出生在改革开放已经具有明显成效,成长中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良好,看到的几乎是笑脸和阳光,在呵护和赞扬声中跨入大学校园,充满着无限的优越感,这样使他们形成了“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心理模式。而进人大学后,周围多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自己学习很难再有优势;其他同学各种的特长导致自卑心理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许多消极情绪甚至心理障碍的产生。有调查显示:有72.3%的90 后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会在心理留下阴影;甚至有5.1%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能够“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二、做好“90”后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几点看法

那么,对于这些“90”后大一新生的主要行为特点及其表现,我们作为辅导员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开展工作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要结合“90后”大一新生特点,以人为本,转变传统工作方式。针对90 后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形态,对更有个性的“90后”学生的管理,如果还是用传统的“硬约束、命令式”管理,可能导致学生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尊重、激励、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更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情感交流,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学生以心交心,解决他们的困惑,化解各种矛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对于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的新生, 作为辅导员要积极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 必要时还要进行现场示范教育,增强他们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形成专业认同感的重要阶段,是其纪律观念、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要适时适地多开展活动,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讲授、辅导、座谈、实地参观等方式,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生活,了解学校,了解专业,适应环境,转变学习方法,确立奋斗目标,设计好四年大学生活的蓝图,并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对于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与他人合作意识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创造条件, 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鼓励学生关心公益事业、多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相互了解, 增进友谊, 逐步培养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 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参与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使他们逐步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使他们从陌生到熟悉, 从相识到相知, 在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尽快开启人生新的航程。

(4)对于承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较弱的学生,要把握好新生的心理特点,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新生在实行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适应问题, 要对其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辅导员首先要让新生知道暂时的心理不适是正常现象,同时要未雨绸缪, 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就要让新生知道心理咨询的作用,并有效利用这一手段, 培养他们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韧不拔的心理品格,教他们学会心理自助。

当然,要做好“90”后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仅仅做好以上几点就足够,也不是仅仅只有以上几点需要注意。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针对“90后”大一新生的教育工作者,要有理性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能包容每个学生,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求同存异,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辅导员在面对“90后”的大一新生们究竟该如何引导他们,如何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研究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彦君.《怎样做好大一新生的辅导员》.《考试・教研版》,2011年第7期

[2]刘英.《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魅力中国》,2009年第22期

作者简介:

李珍焱,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1级辅导员,助教。

上一篇:关于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新闻语言符号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