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膜外穿刺致脊神经后根损伤一例

时间:2022-09-30 11:41:06

腰―硬膜外穿刺致脊神经后根损伤一例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7-01

患者,男,26岁,体重85斤,身高165cm,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阑尾切除术。术前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均正常。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入室后鼻导管给氧2L/min,监测BP120/68mmHg.HR90次/分,SpO298%,建立静脉通路,给于复方乳酸钠250ml后,在L2-3 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顺利,脑脊液回流好,注入0.75%布比卡因2ml+10%GS1ml混合液3毫升,测试麻醉平面在T10,遥控床调到取头低位。10分钟后,麻醉平面不上升。平面固定。平面达不到手术的要求。考虑到病人身体胖,局麻手术空难大,全身静脉麻醉术后苏醒并发证多。最后决定在T12-1行硬膜外麻醉。由另一名麻醉医师协助患者,采用右侧卧位,直入法穿刺,穿破黄韧带是,患者突然活动腿升直,头后仰。速拔出穿刺针。带患者静息后继续同一间隙穿刺成功,头向直管3.5cm,固定好导管后,采取仰卧位。测试麻醉平面在T10。于是在硬膜外导管内给于1.73%碳酸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患者无不适,注入0.75%布比卡因5ml,麻醉平面达到T8,患者一切正常,无不适感。手术大夫准备消毒铺巾。切皮前在给于1.73%碳酸利多卡因3ml。患者无不适感,生命体征平稳。开始手术。手术历时30min。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麻醉平面达到T6.

术后10小时,患者自述右下肢皮肤疼痛,不能触碰。查体示:右下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皮肤无皮疹,红肿,右下肢胫骨内侧至足心内侧疼痛,触痛明显,无压痛,无脑膜刺激症状。病例反射未引出。穿刺点无红肿,压痛。左侧肢体活动正常。考虑脊神经根不完全损伤可能大,给于维生素B1.谷维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术后第五天,上述症状还从在,请骨科会诊后,任考虑脊神经根不完全损伤所致,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为主,加用丹参,维生素,消炎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等,必要是加阿米卡星,并进行随访,必要时行MRI检查。术后12天上述症状消失。患者要求出院,出院时继续给于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一个月后电话随访,在无出现不适。

讨论

此病例为硬膜外穿刺造成的脊神经根损伤,由于患者在硬膜外实施前进行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掩盖了有些症状。但术后患者的表现可以诊断为脊神经后根损伤。其主临床表现是“根痛”,即损伤神经根的分布区域疼痛。根损伤后3天内最剧烈。然后逐渐减轻,两周内多缓解或消失。对症治疗,预后较好。因此在行硬膜外穿刺操作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麻醉前要注意患者的心里情绪,做好心理治疗工作。(2)按照规范操作,减少穿刺针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定位要准确,进针要小心,不要用暴力和冲击的手法。进针不要偏向一侧。(3)在穿刺操作以及置管操作是,如果患者主诉有电击样疼痛并向单侧肢体传导,不要强行进针,要调整针尖的方向。穿刺或者置管是患者如果出现异感并数分钟内持续不散,应该放弃硬膜外麻醉。(4)在实施了蛛网膜下强阻滞麻醉后效果不佳,再复合硬膜外麻醉是更应该小心。因为蛛网膜下强阻滞麻醉可以掩盖一些反射。(5)术后注意加强随访工作,稳定患者情绪,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说这种损伤的预后是好的。(6)对不合作的患者,对穿刺困难的患者可以改为全身麻醉。从而达到早处理,早干预,避免或减轻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上一篇:四级质量监控对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成效 下一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效果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