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才是德育教育的主流

时间:2022-09-30 11:18:03

“导”才是德育教育的主流

摘要:有没有一种标准,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怎样的人可以尊敬和交往,免遭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呢?答案是有,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他是引你向善,还是向恶;引你向好,还是向坏。

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你负责,防止你犯更大的错误。他是引领你向好、向善的人。这是一种大爱呀!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值得尊敬的。

引领你向恶的人,对你再“好”,这是打引号的好,你也要毫不犹豫离开他。割袍断义,划地绝交。

引领你向善的人,对你再“坏”,这是打引号的坏,你也要毫不犹豫尊重他。松是害,严是爱。

关键词:是非分明、尊敬师长、人生的方向鼓励、赞赏和耐心等待。

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替代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走好自己的路。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赏识信任学生;从小事入手,与他们同呼吸,共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非分明――交友、尊敬师长、人生的方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会教育自己的弟子,并给自己弟子一个标准,“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但是,有的朋友一次次伤害你,你也“恕”吗?

有没有一种标准,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怎样的人可以尊敬和交往,免遭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呢?答案是有,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他是引你向善,还是向恶;引你向好,还是向坏。

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基本为住宿生。那是星期一的一个晚上,我班几个男同学,在寝室熄灯后,偷偷溜出去上网。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查寝时发现少了学生,在校园里到处寻找,直到晚上十多点钟也没找到,估计是逃出去上网了,后来果然在网吧找到他们,把他们请回学校,并及时告知他们的家长。

后来我在班会上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怎样的人可以值得我们尊敬和交往呢?同学们思考几分钟后,我才总结说“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他是引你向善,还是向恶;引你向好,还是向坏”。

我接着说,昨天班上有几位男同学中,在寝室熄灯后,偷偷溜出去上网,这些“英雄”中有“主犯”、有“从犯”。“主犯”一般都先提出要求对“从犯”说“去上网啵”。“从犯”一般都先会拒绝。这时“主犯”对“从犯”会趋之于利,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给一点小恩惠。他会对“从犯”说,“去嘛,你上网的钱我来出”。“从犯”在利益面前意志不够坚定,很自然的屈服了,于是和“主犯”一起去了网吧。一路上心中还很感激“主犯”,认为主犯够意思、够哥们。

这时我们可以分析“主犯”是引“从犯”向善、还是向恶?是向好,还是向坏?

首先,在就寝时间你外出,就是违反校规

第二,这么晚你都不休息,一定影响会到你的身体健康以及第二天的学习。

第三,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同学们都知道,学校一直在说远离网吧。

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主犯”是引领“从犯‘向坏、向恶的,这样的朋友可以交往吗?大家听过《管宁割席》的故事吧,古人尚且如此,我们该如何做呢?

再看看我们班主任,十多点钟还要拖着疲倦的身体查寝,发现少了学生还要到处找人,甚至冒着被网吧老板谩骂的委屈,不辞辛苦的跑到街上去找你回来。当然,班主任通知了你的家长,你也肯定受到了责罚。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你负责,防止你犯更大的错误。他是引领你向好、向善的人。这是一种大爱呀!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值得尊敬的。

班会总结时我说,可以这么说,引领你向恶的人,对你再“好”,这是打引号的好,你也要毫不犹豫离开他。割袍断义,划地绝交。

引领你向善的人,对你再“坏”,这是打引号的坏,你也要毫不犹豫尊重他。松是害,严是爱。

这次班会后,向善、向恶成了一种交友符号,一种交友规则,由于班上的学生都分清了好坏,那种坏朋友一加一大于一的坏风气、坏环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班风。

二、赏识教育――鼓励、赞赏和耐心等待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你的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会取得共同的进步。

前几日读到一则关于家庭教育的事例让我感触颇深。一则是:杰克小时候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母亲对他说:“这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里想得比嘴巴说得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里想得一样快!”杰克就是现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威尔士。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小时候母亲对他的鼓励、赞赏和耐心等待。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教育者(家长、教师等)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不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好似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小树,小树还要长成大树。但是,并不是每棵小树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伟大抑或平庸、成功抑或失败。众多的事例表明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成功教育。

参考文献:

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

自己的 《班主任日记》

上一篇:踏过驼峰上的黄昏 下一篇:现在学生眼中的“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