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教育公平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时间:2022-09-30 11:07:48

试议教育公平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及创业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是极有必要的。政府要率先行动,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应拿出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机构,创业教育应成为我国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有些时候还流于形式,例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深入,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尚未建立,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有限等等。而且,我国目前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以将学生的智能注入需要其专业知识技能的企业中,传统追求安稳的观念和毕业即就业的思维惯性,也使毕业生将毕业后寻求安定的单位就职作为其就业发展目标,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另外,大学生的财务困境、社交困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使得有创业倾向的大学生舍弃创业的想法。调查发现,许多“富二代”由于存在资金、经历和见识的先天优势,他们的创业条件更佳,因此,他们创业的成功率也更高。

二、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创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转变以及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一直较低,各类人群对大学生创业的可操作性仍持有不同意见,对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应当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以为,要提高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创业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网络创业开拓大学生创业新途径网络创业门槛较低,曾有人戏言,“一根电线、几台电脑就可以24小时开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在线服务等创业活动。”现实也确实如此,如今,大学生无论是否毕业,也不管所学的是何专业,只要他熟悉网络,热爱网络,只要有好的理念、创意和能力,就可以去做网站,开网络公司,成为在家办公的SOHO一族。借助网络和风险投资,年轻人甚至完全可以跳过传统商业中最困难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利用风险投资商的融资,实现低成本的投入和快速扩张。据CNNIC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已达3138亿人。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多,网购人数也直线增长,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2009年网购市场规模达2680亿元,2010年增至4640亿元。网上销售额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以上。这些既反映了网络的优势,也体现了网络创业的机遇较多。对于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的大学生群体,在创业资金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比较适合选择网络创业这种低成本的创业模式。而且相对于实体创业,网络创业的投入较低,即使创业失败,其所承受的损失也相对较低。

(二)提高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男性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女大学生与男生相比,其毕业分配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时至今日,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用人自的扩大,“女大学生就业难”不绝于耳,女大学生在男女不平等的就业现实面前无可奈何。据厦门大学开展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7%,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据北京大学课题组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毕业生的起薪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平均起薪为1631元,女性平均为1507元,两者相差124元。与2003年相比,男性的起薪上升,而女性的起薪下降。”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女性,首先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认清就业形势,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及时合理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理性的就业观,确立适当的就业期望值。

(三)通过高校社团建设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高校学生社团以活动内容的新颖、活动形式的新奇,不断吸引着大学生。在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有效凝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团作为一个自主性、自治性较强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在学生、学校、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激发创业能力、提供实践平台,更有条件成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校社团因其主体的参与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接触社会,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大学生创业最短缺的一是创业咨询服务,二是资金资助。而高校社团有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支持,聘请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到社团、创业基地任兼职指导教师,走校企结合之路,学校还可以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场所、创业资金和创新奖励基金等有形的创业支持,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育公平化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由于自身能力和条件所限,导致他们在激烈地就业、创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因此,高校不仅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而且也肩负着服务学生的任务。在大学生创业中,不论是国家、用人单位,还是高校、毕业生自己都应该大力提倡社会平等,反对创业歧视。政府应制定和出台鼓励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优惠政策;用人单位应该消除用人偏见,提供平等创业机会;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自己要认清创业形势,树立理性的创业观,提高创业自信心。只有这样,在创业竞争中,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作者:李琼瑛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上一篇:区上半年商务形势分析材料 下一篇: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