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时间:2022-09-30 08:47:04

如何在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123-02

语文课程既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价值,又具备求真、向善、审美的人文性价值,特别是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陶冶高雅的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的理想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开展积极有效的审美教育活动,才能很好地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中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受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三种因素的影响,审美教育的效果不佳。本文就如何在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特征

1.审美教育的含义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审美教育的特征

(1)形象生动性

所谓形象生动性,是指审美教育主要依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打动、吸引、感染受教者,以达到教育目的”的特性。在语文审美教育中,主要审美媒介是生动的美的形象。文学作品中塑造的鲜活灵动、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是语文独有的美的表现。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是用具体的、美好的事物,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之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引起一系列的审美心理变化。

(2)愉悦可感性

所谓愉悦可感性,指在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运用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激发人,从而使人们明显的感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情感体验,以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因而获得某种满足,感到意趣盎然。

(3)自发性和主动性

所谓自发性和主动性,指受教育者有主动介入的兴趣,以情感去打动人。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教育不需要强迫、灌输,也不能借助于意志、毅力,它完全是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的。美育过程是一个自由自觉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思想进行自我运动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被美的事物所吸引,主动地、愉快地、自觉地追求美的人生境界的过程。因此,自发性和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针对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现象,需要教师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堂上,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教师要荡趣激情。点燃激励之火,启发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语文的优美和神奇。只有激活了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求知欲望,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教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语文审美教育效果

(1)创设审美氛围

音乐和图画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因此,适当的旋律和图画通过音频和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是创设审美氛围最有效的途径。可以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与之情感内涵相近的音乐作为铺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

(2)诱发审美感悟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年龄、阅历、接受水平的制约,往往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不深。乐曲和画面不仅能够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的表达比语言文字更丰富、更直接。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把音像作品辅之以文本解说,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加强学生对作品情感内容的把握理解。

(3)开启审美想象

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把音响运动的听觉形象转化为相应的视觉画面。如诗词阅读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它丰富的表现力能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在想象中领悟词的内涵,鉴赏诗词的意境,领略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四、把握学生专业特点,灵活运用审美教育形式

第一,利用表演揣摩文中人物心理,开展审美活动。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首先,教师课堂讲授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其得体的仪表风度、深厚的文化修养、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感染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其次,教师更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表演,在语言、思维、工具操作、肢体活动中充分显露他们的创造才华,使之品尝创造的自由和乐趣,从而达到心灵升华的目的。为了在讲台上表演成功,学生必然反复阅读作品,揣摩作品内容,以便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真切体验人物心理。

第二,利用音乐烘托作品主题,促进审美教育。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文学与音乐早就相互结合、浑然一体。汉代的乐府、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元代的杂剧以及明清的民歌和戏曲,均是文学与音乐合璧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音乐的抒情性特点,与文学作品相互融合,使学生既了解历史事件,又理解了诗歌内容,从而获得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准确性把握,由此使学生对作品有了感性的认识,增强了审美情趣,丰富了审美内涵。

第三,利用绘画重现作品意境,提高审美情趣。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能力,让学生明白美术与语文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上一篇: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幼儿绘画教学 下一篇:品评试题找准基点厉兵秣马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