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

时间:2022-09-30 08:34:20

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本科高校的职业素质培养教学工作的现状,在分析其对职业素质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寻找在本科专业建设转型期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准职业人培养方面的改革途径和实施方法,通过准职业人培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56-02

一、本科高校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目前本科高校职业教学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内容全面、偏重理论,主要形式为课堂讲授,对讲授者的依赖性强。课程内容包括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团队合作、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技巧、报告技巧、面试、写简历等,这些内容都很重要,但每项内容的核心不是他们的知识点本身,而是如何使它们内化成为学生的意识、素养和技能。所以,在本科高校中采用的这种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只有少部分感染能力比较强的教师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加快成为准职业人的步伐,但大部分授课都还停留在为讲授职业素质教学中课程的知识点而讲授,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是类似于技能教育的课堂理论讲授。因此,可以说目前本科高校所开设的职业素质方面的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提高学生面试的成功率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生职业教学培养改革思路

由于目前高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实施中遇到了瓶颈,教学效果不佳,故对该课程的授课改革要针对不理想的效果,重新明确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以任务驱动、训练、调研、企业融合教学等方式取代课堂讲授,细化每学期的训练目标,旨在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在校即成为准职业人的转变,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本科生职业素质教学改革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掌握了职业技能的前提下,能否真正步入企业并在某行业中获得长足发展,主要看能否顺利度过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面试关,其次是试用关,再次是学生在企业工作一年内的稳定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准职业人素质培养的课程以职场礼仪、表达能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训练等提高学员面试成功率;职场沟通、团队协作等课程的训练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试用期;职前通过就业案例与职场问题分析等课程引导学员面对现实,调整就业心态,利于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从而选择正确的从业道路。这样紧紧围绕着就业对学生开设的职业素质的训练课程,是学生步入企业,并在企业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得到稳健的发展,从而赢得口碑必不可少的软武器。

2.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目前我国在校本科生生源年龄集中在19―23岁之间,大部分学生都很少经历过压力和磨炼。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现实存在的危机和责任,并且有意识、有目标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训练自身的求职技能,能够主动把自己定位为准职业人,而不是学生,树立“求职从大一开始”的“早着手,快起步”的理念,是实现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根本所在。因此,高校要强化学生的“准职业人”定位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中去,进而形成习惯。

3.以项目教学的任务驱动、情景训练为手段。要把训练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来,将任务布置给各位同学们。以往本科高校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工作都是侧重于告诉学生应该去做什么,然后似乎就理所当然地默认了学生自己就会去做这些“应该做的事情”,结果当然也是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在改革之后的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中,教师应以承认学生现有的习惯和方式为前提,通过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情景演练以及在课外的阅读和练习等来体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存在的差距,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习惯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这些情景模拟的训练的手段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态度和重视程度。

4.突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合理性。目前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安排的现状是基本上集中在大三或者大四临近毕业前进行教学,给学生的错觉是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在毕业前夕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之后的职业素质课程要贯穿大学四年,并且按清晰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培养,逐步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在第一阶段以“准职业人定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素养,让学生具备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在第二阶段将以“职业定位”为目标,对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引导其具有正确的职业观;第三阶段训练学生具备就业的优势条件,使其具备主动择业、就业的能力。这三个阶段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成学生顺利就业。

四、本科生职业素质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1.学生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实施企业化管理制度目的是在学生的教育中,吸收企业内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尽快跟社会接轨。结合企业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和学习的需求,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替代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干部角色,职业素质教师担任公司董事长,以职素课班级为单位组织企业管理工作。公司顾问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中层领导采用竞聘制产生,每学年改选一次,部门员工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归属部门,为了更好地让每位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地锻炼自己,原则上每个部门不超过十人。

2.任务驱动式教学。(1)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学习。①提前1周,以班级的企业部门为单位布置任务:网络资料收集,在计划的课程时间内向全班同学讲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等。②通过以部门为单位制作PPT,并M行汇报,提高准职业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的文案编辑的能力。③各部门派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④针对课程内容、讲授情况进行部门互评、教师现场点评。(2)通过竞赛、辩论等多种形式的部门之间的对抗,使学生在准备资料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发现兴趣点,从而在自觉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就业能力。

3.行I课题调研。学生开展行业、职业课题调研:(1)以部门为单位,运用现场访问、网上调查、资料收集、电话调研等形式采集资料。(2)部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调研项目的特征,写成调研报告,形成PPT。(3)以部门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调研成果分享,或者是将调研成果与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以确定可靠性。(4)优秀调研成果将刊登于月刊,同时邮寄给学生家长,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4.企业融合教学。(1)引入企业入校,以主持人和专家对话的形式开展,创造学生围绕专家的话题提问的氛围,引领学生提早感知社会,尽早发现自身与行业差距。①对话主题预先传递给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式调研;②学生与现场专家互动,验证调研结果。(2)企业入校园,实施带有企业色彩的培养模式,采用岗前培养前移等技术型授课。

五、结语

通过在校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种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实施以项目任务的教学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岗位直通车”的培养效果。在职业素质教学过程中,探索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的方法,创新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保证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长足发展以及使学生快速成为适应企业发展的职业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理清.大学生职业化能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唐洁.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3]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9,(8):116-119.

Application-orientated Universities Quasi-vocation-holders Training Exploration

XIAO Ying1,LIU Yi-ming2,WANG An2

(1.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600,China;

2.ZTE New Concept Education,Shenzhen,Guangdong 51808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we are looking for reform approach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quasi-vocation-holders training. By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quasi-vocation-holders;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上一篇:有关东城区高年级小学生阅读偏好与信息提取能... 下一篇:论来华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