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的一场争论

时间:2022-09-30 05:54:10

丁老师:

前几天我和女儿发生了一场争论,我们吵得挺厉害,女儿甚至想找房子搬出去。我也挺伤感,不知道什么时候与她产生了这么大的代沟,很想就这个话题与您聊一聊。我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女儿错了,抑或我们都没有错。起因还是女儿的婚事。她已经三十多了,一个挺好的男孩子,愣是让她给弄吹了。这个小伙子是计算机行业的,家在苏北农村,他不大说话,但为人很实在。我从心眼里喜欢他。

他们交往了一段时间,我真的很希望他们能把关系定下来。可谁承想,等来的竟然是分手的结局。小伙子坦白地告诉我,他现在刚找的对象条件方方面面不如我女儿,但是让他在意的只有一点,她比我女儿更珍惜他,他和她相处不像和我女儿相处那么累。

和小伙子沟通后,我和女儿长谈了一次。我追问:依你现在的年龄,放掉他,再找这样条件的男朋友,你觉得容易吗?女儿也有点急了,她说:一个人珍惜不珍惜另外一个人,是一种感觉,勉强不来的。我真的快崩溃了。我最后问女儿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爱他?女儿说:您这次算问到点儿上了。我和他相处,一直找不到爱的感觉。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只是希望我知道的他能知道,两个人之间多一点默契,而不要俗得只剩下过日子。可是谁知道这个愿望如此之难以实现。我说:什么叫俗?找感觉能当日子过吗?女儿说:没感觉,怎么过日子?!我和女儿不欢而散,谁也说不服谁。我知道女儿抱着这个念头找对象,难度太大了。不小心就把自己蹉跎过去了。可是我又说不服她。我想听听您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张杰

张大姐:

您和女儿的这次讨论其实挺有意义的。北京现在50万剩女,其中不乏优秀的姑娘。不少女孩子存有你女儿这种心态。她们希望自己的男友能读懂她们的内心世界,渴望自己内心的律动有人能呼应。她们有能力支撑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不依赖异性。这些姑娘听着蓝调,过着圣诞,用着简约的宜家家具,喜欢收藏唱片,留恋于丽江,愿意做铁杆驴友,喜欢看《国家地理》、《名牌》、《读书》等杂志,看伊朗电影。

您所欣赏的小伙子身上的优点,你女儿未必那么看中。她和那个小伙子是为了结婚而相处,希望两个人能走近。但是她的观念一天不变,他们的交往必然两人都会感觉很累。分手是女儿的解脱,是小伙子自尊的选择。这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可是我想说的是,你女儿自己觉得是很自然的要求之中存在着误区。为什么她懂的东西,男朋友一定得懂宁如果她的内心比男友丰富,她就感觉无比遗憾。这是不是还是男权文化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思维定式在你女儿的内心深处作祟呢宁如果小伙子得不到正面的肯定,自己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你女儿眼里不被重视,而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短板被不恰切地放大。他不跑还等什么?眼界、格调与责任感、能力等元素在婚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不如你放女儿单过一段,让她感受一下,在目前这个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社会之中,一个人得不到其他人足够的关切与关注时的寂寞有多深,我想她的宽容度也许会因之而调整。如果总在您的身边,在您的呵护之下,也许她对自己的定位就会欠准确。我的意见不知您是否愿意接受?

(责编:辛娅)

上一篇:自我调养 成功见效 下一篇:苏有朋:奋斗的路上有妈妈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