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山隧道1#斜井进入正洞交叉口处理

时间:2022-09-30 05:52:46

太阳山隧道1#斜井进入正洞交叉口处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兰新第二双线大阳山隧道1#斜井进正洞施工的方案选择,施工方法的分析总结,论述了斜井在花岗闪长岩地质情况下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法,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斜井正洞交叉口门架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1.1 工程简介

大阳山隧道位于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县交界处,隧道起止里程DK104+098~DK113+503,全长9405m,洞身穿越低中山区,沟谷发育、切割较深、地形起伏较大,海拔1900~1970m,相对高差100~450m。地处中高山区,植被不发育。在隧道DK107+800左侧约350m设置1#斜井,作为大阳山隧道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通道。

1#斜井距109国道约13km,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为永久性工程。设计净空7m宽×6m高,开挖面积45.84㎡,纵坡8%,与正洞斜交32°20′35″。斜井与正洞连接段为Ⅲ级围岩。斜井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或短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

1.2 地质水文

隧道经过范围内上覆第四纪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以第三系泥岩夹砂砾岩、震旦系片麻岩以及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为主,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岩体完整性差。斜井洞身岩性主要为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局部夹有片麻岩捕获体。

隧道围岩赋存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基岩及断裂节理带中,局部地段地下水活动强烈,会加剧围岩的风化程度,造成围岩失稳。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地表残坡积物中,基岩面为其活动的主要地带,孔隙水的活动会造成残坡积物沿基岩面滑塌。

2 方案选择

2.1 方案一

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上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且正洞上台阶进入标准断面后,继续沿相同方向掘进20m左右;形成作业空间后,转向相反方向施工,扩挖并拆除临时支护达到正洞标准断面,进行正洞正常开挖。

2.1.1 施工方法

⑴根据斜井与正洞相交角度32°20′35″,斜井左侧(长边)比右侧(短边)长12m,以右侧还剩余十米时(左侧剩余22m)开始以左侧1.0m间距,右侧0.45m间距安装异型钢架,完成由垂直于斜井中线到平行于正洞中线的过渡。

(2)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以0.6m间距架立三榀I25a异型钢架,过渡到正洞后用三榀I25a异型钢架并排焊接为整体,制作为门架,保证相交地段三维受力状态围岩的稳定。门架均为在此三榀I25a型钢焊接为整体结构,组成为拱圈、横梁、立柱、联系柱,均用螺栓连接牢固,横梁作为正洞钢架落脚平台。门架基座,采用50×50×50cmC30砼制作,顶面预埋3cm厚钢板,按照门架连接钢板螺栓孔位置钻孔预埋螺栓,门架立柱直接与基础预埋螺栓连接。以后在此处安装正洞钢架时,为保证受力均匀,门架范围正洞拱架适当增加半径,在不侵占隧道净空的情况下,使正洞拱架能连接到门架顶部。仰拱钢架连接在斜井仰拱的预埋I25a型钢上。

⑶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

①导洞设计净宽7m,按照斜井结构断面施作,可以利用斜井开挖台车,详细结构尺寸见图4。支护参数为:I18型钢钢架,间距1榀/m,Φ22锚杆,长度3.0m,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φ6钢筋网,网格间距0.2×0.2m;喷射C20砼,厚度18cm。 支护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指南操作,保证锁脚锚杆和纵向连接筋的施工质量。

②爬坡道的坡度,应根据岩质情况、机械配置、两洞顶高差决定,这里按12%纵坡设计。加快爬坡导坑施工进度,减少不安全因素。

③扩挖到导洞与正洞上台阶同断面后, 继续向该方向(乌鲁木齐方向)按正洞标准断面上台阶开挖支护,施工20米后,喷砼封闭掌子面。

④反向开挖支护

调头按正洞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开挖上部弧形导坑,开挖过程中仅对有影响的导洞钢架进行拆除,每开挖1m,架一榀钢架,相应完善其他支护。

⑤正洞落底后要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2.2 施工方案二

直接垂直于正洞方向挑顶。在斜井接近与正洞相交里程时,逐渐抬高斜井拱顶高程,在斜井右侧即短边施作单侧拱架,搭于斜井拱架上,作为临时支护,直至开挖出门架位置,安装门架。施作好门架后,于正洞与斜井相交里程起,采用小导坑进入正洞洞身开挖,钢拱架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内侧大于正洞开挖轮廓,直至开挖至正洞上台阶另一侧,架立正洞拱架,拆除直腿临时支撑,然后再进行正洞标准断面施工。施工中应预留变形沉落量和临时支护厚度。

2.2.1 施工步骤

⑴根据斜井与正洞设计相交角度及拱顶高差,确定斜井扩挖起始里程X0+03,其拱顶抬高坡度控制在30%左右,同时对该段斜井初期支护进行加强,确保下步正洞跨越横洞提供支护保障。进入正洞范围后其开挖及初期支护需比正洞拱部相应设计标高加大,以预留临时支护厚度。

⑵考虑导洞到正洞上导拱架落脚位置的牢固性,导洞拱架必须提供一个牢固的落脚平台。在正洞右侧边墙与斜井交界里程X0+05处时,沿正洞方向设置拱顶纵向托梁,托梁采用I25a型钢,牢固焊接于斜井钢架拱顶,托梁与斜井钢架间空隙设置Ⅰ25竖向立柱,立柱与正洞拱架位置相对应,牢固焊接并喷射C25砼回填密实。见图2-5所示。

⑶斜井施工至正洞右侧边墙时,采用人工开挖掏小洞(2m×2m)的施工方法,棚架临时支护及时跟进;与正洞走向垂直上坡到拱顶中线位置后,再逐步扩大施工断面,直至正洞的标准断面。

2.2.2 施工方法

考虑到受力状态和安全施工,正洞初期支护必须座落于一个牢固的基座上,门架立柱直接与基础预埋螺栓连接。同时加强支护的锁脚锚杆施工,防止拱架下沉,减少门架受力。

⑴斜井变断面段施工,应加强初期支护,设计参数应比正常断面相应提高。

⑵交叉处加强环设置

在斜井与正洞交接处设置一门架来确保安全,门架由3榀Ⅰ25a型钢钢架组成,钢架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喷混凝土覆盖钢架。并及早施作斜井二次衬砌。

⑶设置托梁,为正洞拱架提供落脚平台

在正洞与斜井拱顶交界里程处,沿正洞方向设置拱顶纵向托梁,托梁采用Ⅰ25a型钢,牢固焊接于斜井门架拱顶,托梁与斜井拱形钢架间空隙设置Ⅰ25a型钢竖向立柱,牢固焊接并喷射C25砼回填密实。

⑷加密设置正洞初期支护锁脚锚杆,每榀钢架单侧不少于4根锁脚锚管,锚管长4.0m,注水泥砂浆,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防止拱架下沉,。

⑸正洞扩顶开挖,顶部支撑Ⅰ18临时棚架,棚架间距依据围岩稳定状态采用0.6~1.0m,棚架间采用φ22钢筋焊接为整体,挂设钢筋网后顶部及墙脚复喷C25混凝土20~25cm,其余部分初喷5cm,形成临时支护体系。

2.3 方案选择

方案一优缺点:导洞空间大,可以利用斜井开挖台车,进度快;采用斜井支护参数,施作拱架安全系数高;但是临时支护长,费用高。

方案二优缺点:导洞空间小且短,临时支护费用低;弧形开挖导洞,施工难度大;直接挑顶至设计断面,危险性高;需重新制作开挖台车,或者搭设脚手架,进度慢。

经反复比较,决定采用方案一。

3 劳力、机具设备配置

开挖作业人员20人;钢架、钢筋网及锚杆施工10人;喷射混凝土作业14人。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风钻18台,小型挖掘机2台(或大型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湿喷机2台,压入式通风机2台,钢架弯制机1台等。

4 施工要求

⑴施工中必须加强围岩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支护信息,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⑵交叉口段斜井衬砌应及早施作,挡头板沿正洞线路方向安设。

⑶斜井与正洞掌子面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稳定性。

⑷制定挑顶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材料、物资的储备。

5 小结

此文仅针Ⅳ级围岩地段斜井进正洞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导洞支护参数和正洞开挖方法均参照了Ⅳ级围岩隧道的施工设计。当斜井与正洞处于其它围岩地段时,导洞开挖及正洞扩挖时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方法,相应的支护参数应予以加强,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正洞与斜井交叉口施工关键技术,郝晋平,铁道标准设计,2009-04-26.

上一篇:岩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勘察 下一篇:公路桥梁的桩基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