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30 05:49:12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和业务运营监管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市场退出监管则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市场退出 监管

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经受着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考验。但是,由于商业银行退出市场时涉及民众利益甚至国家金融的安全,因此,对商业银行退出市场的监管十分重要。

市场退出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机构退出金融业、破产倒闭或合(兼)并、变更等实施监督管理,也包括对违规金融机构终止经营的监管。

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必要性

1.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及其破产风险的客观存在

商业银行是一种自负营亏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与工商企业一样要经受市场的优胜劣汰。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它所经营的商品是货币,且自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很小。因此,商业银行不仅存在破产的可能性,而且破产风险更是远远高于普通的企业。而银行业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市场退出与普通企业市场退出有所不同。由于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它的兴衰存亡涉及到许多其他企业的利益,所以商业银行的一切市场退出程序,如审批、清算、债权债务的清偿等都需要金融监管当局对其全过程进行监管。

2.金融业市场化的内在需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既要有市场准入,也要有市场退出,因此商业银行市场退出也是维护金融有序竞争的需要。同时,如果政府盲目地对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经营的商业银行过度保护,不仅不安排其及时退出市场,还利用多方救助使其与其他健全的金融机构正面竞争,那将大大影响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破坏金融竞争机制。

3.银行破产导致严重的负外部性

商业银行具有高负债率和宽负债面的特点,一家银行的倒闭往往会涉及众多普通居民和工商企业的利益,而且由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扩散性,某一银行的破产可能造成存款人恐慌从而挤提存款,使得其他健康的银行也可能被卷入危机之中,从而引发大面积的银行危机。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时,就曾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美国道指暴跌504点,创近7年的单日最大跌幅。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也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贷款比重大、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合理安排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退出市场,可以有效地遏制风险的扩散并减少损失,从而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和银行业的稳定。

二、我国当前在金融市场退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公司法》、《破产法》、《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虽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的接管、解散、撤销(或关闭)、破产都有所规定,但大多仅为原则规定,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现有的法律体系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有关规则缺乏详细准确的表达,法律条文过于简单和分散,法律法规内容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导致政府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自由度较大,随意性较强,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处理,缺乏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制约其行为和权力。同样,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什么情况下应该实施拯救而什么情况下应该破产难以认定。这将延误问题银行的处理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2.政府的过度干预。顾名思义,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商业银行赖以运行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所以政府在商业银行市场退出中充当了过于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使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难以符合真正的市场要求,还会使政府付出的成本增加,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由于财政负担过重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干预有一定必要性,但干预行为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

3.援助资金较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援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银行再贷款和财政间接出资。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国民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救助资金通常直接用于保证兑付自然人存款。与发达国家救援问题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广泛相反,我国用于援助的资金来源单一,资本总量有限,难以体现损失分担原则和市场化原则。其次,这样的现状会使金融机构依赖中央银行的救助,使商业银行高管层责任感缺失,使地方政府处理问题银行时更倾向将风险推给中央,增大道德风险。对存款人来说,银行间评价指标差异减小,弱化了存款银行选择,导致行业内竞争减小,阻碍金融行业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完善对策

1.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理想的市场退出监管法律系统应在能保证银行业的市场良性竞争的同时避免个别银行的市场退出提高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在银行危机发生后尽量地减少危机处理的成本并尽快恢复银行业的生机。除此之外,我国还应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制定一个综合性的法律,针对不同的退出方式采取不同的法律形态,为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具体、规范的法律依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广大存款人的存款,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操作性更强,能为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提供更具体、科学、规范的操作准则。

2.援助资金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要求也在提高,中央银行采取直接发放信用贷款的救助形式的弊端将会不断显现,拓宽援助资金来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些来源包括发行次级债券、中央银行再贴现、特别国债筹集资金、有担保的再贷款间接提供救助资金等手段。这种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作法可以分担损失,避免中央银行因承担过多救助资金对国家财政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有利于明确各相关主体权责,减少道德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乃至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监管机制还并不成熟,我们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建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监管模式。

上一篇: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合作研究与讨论 下一篇: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