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30 05:11:38

夏大豆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夏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夏大豆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大豆;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39-02

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是蛋白质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又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1-3]。大豆在作物轮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既可节约生产化肥的能源消耗,又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4-5]。但因受品种特征、气候条件等影响,加之管理粗放和病虫草危害,产量低,效益差[6]。经多年实践,现将夏大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药性强、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大于95%,纯度大于97%,净度大于98%,含水量小于13%,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杂质,剔除烂籽、小籽、秕籽、霉籽。

1.2 种子处理

未经包衣的种子,如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用种子量0.7%的灵丹粉或0.3%~0.4%的多菌灵加福美双(1∶1)拌种。拌种是均匀喷洒,拌后堆闷4~8 h。药剂拌种与铝酸铰等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铝酸铰微肥拌种晾干后进行。采用根瘤菌拌种,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2 整地

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前茬作物情况进行翻耕,深度22~25 cm,耕耙后及时镇压保墒,做到土地平坦,土壤手握成团。

3 施肥

有条件的农户可施土杂肥22.5~33.0 t/hm2,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用化肥作为种肥时,肥料应符合NYIT394-2000要求,且化肥用量应低于限量最高值。如施磷酸二铵90~180 kg/hm2、生物钾肥7.5 kg/hm2(作拌种或种肥用)、硫酸钾37.5~45.0 kg/hm2。提倡分层施肥,深施于种下4~10 cm处或10~15 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基肥也可连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拌合均匀,一次性深施作为底肥应用。

4 播种

6月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夏大豆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为75~105 kg/hm2,深播3~5 cm,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5 田间管理

5.1 化学除草

选用安全、低毒、无残留的除草剂品种。苗前土壤处理,选用50%乙草胺或72%异丙甲草胺等单用,按常规用量或用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120~180 mL/hm2,加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3 000 mL/hm2进行苗前土壤喷雾。苗后除草,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广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灵。这2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为1.50~1.95 kg/hm2,48%广灭灵乳油为1.95~2.55 kg/hm2。

5.2 间苗、移苗、定苗

间苗:一般在2片单叶时间苗,间苗时应淘汰弱株、疾株、疙瘩苗、杂株等。移苗补缺,就地移苗补栽。移栽时埋土要严密,如土壤湿度小,还要浇水。在移苗成活后应适当追施苗肥。定苗:在第1片复叶全展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留苗18.0万株/hm2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留苗22.5万株/hm2以上。

5.3 锄草培土

中耕培土有利于防治倒伏、排涝以及控制徒长。在大豆小苗长出1对单叶至第1片复叶长出时锄头遍地,铲趟,做到锄净苗根草,不伤苗,松表土。苗高10 cm左右时进行第2次铲趟,不压苗、不漏草,培土不超过第1对真叶节。在第2次铲趟后10 d左右进行第3次铲趟,做到深松多上土,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

5.4 灌溉与追肥

在出苗期,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叶片短小发黄,还要追施复合肥300 kg/hm2。在花期、结荚期大豆需水量极大,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应立即浇水,每次灌水额以20~30 mm为宜,灌后应及时中耕松土。在鼓粒成熟期,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可施尿素75 kg/hm2,提高粒重。在花前鼓粒期用多氨液肥喷洒3遍,能够增产15%以上。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防治方法:①花叶病。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800倍液喷雾,苗期3~4次,间隔7 d。②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多雨、田间积水、高湿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病害。典型症状:叶、叶柄、茎和荚感病后产生白色菌丝,集结成团,逐渐变成褐色颗粒状,即病菌的菌核。菌核大小不一,易脱落,多发生在7—8月。一是农业措施。在可能的条件下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但避免种植过密,避免重茬,避免与水稻轮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二是药物防治。用50%菌核净乳油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连续2次,每次间隔1周。③立枯病。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株。幼苗和幼株主根及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严重时包围全茎。具体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选用排水良好的干燥地种植,雨后及时排水,使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使土壤显碱性,用生石灰750~1 500 g/hm2。二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④霜霉病和炭疽病。在大豆盛花期发生,用50%托布津或65%代森锌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6.2 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①卷叶虫。一是人工捕杀。在虫害发生的初期,查摘豆株上的卷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二是药物防治。查到豆株由卷叶危害增多时,开始防治。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②蚜虫。4—5月1、2代在豆田外繁殖生活,6月中下旬向豆田内迁飞,为害大豆幼苗,7月是危害盛期。大豆蚜虫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期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25~3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③食心虫。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轻者将豆粒咬成沟,重者可将豆粒吃掉大半或吃光。7—8月降水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虫害的发生。8月下旬至9月初为产卵高峰,喷2%杀虫冥松粉剂37.5 kg/hm2或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注意,一旦幼虫已蛀入荚内就很难有防效。④造桥虫。大豆造桥虫为害叶片,低龄幼虫仅啃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虫龄增大,食量也随之增加,能把叶片全部吃光,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落花落荚,豆粒秕小。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杀。在早晨将装有草木灰的容器靠近豆株,用扫帚轻扫,震落容器内集中消灭。二是药物防治。在大豆盛花期,7月底至8月初要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2.5%敌百虫粉剂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750 kg/hm2,均匀喷雾。⑤蝗虫。一般在7月中下旬进行喷药防治,每隔10 d防治1次,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7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宜在大豆的豆叶全部脱落后5~7 d进行。机械收获宜在大豆成熟初期进行,收获时间宜选在中午前。

8 参考文献

[1]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2] 任文远,朱忠选,郭风银,等.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14-15.

[3] 戴瓯和,张磊.夏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3(2):177-179.

[4] 韦凤珍,孙凤云.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7):16-17.

[5] 苏永.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0):75,122.

[6] 刘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63.

上一篇:广西桂林茶科所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 下一篇:提高玉米生产水平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