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9-30 05:01:32

论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音乐学科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音乐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下面就从几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气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其次学生的认知活动常受情感、态度等因素影响,新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第三,我们还要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如欣赏《进行曲》,一开始大屏幕上出现阅兵式,然后出现三段音乐,接着我提出问题:“你认为哪段音乐适合,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整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婚礼进行曲》和《军歌》同样是进行曲,速度却有快有慢呢?”我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自主地进行探究。 接着,我又创设了许多问题情境,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使他们自己总结出进行曲的特点。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将一维的知识讲解变为多维的问题情境设置,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因为这往往是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萌芽。

三、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敢于抛弃一些“标准”和“模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大胆地想,自由地议,尽情地说,知无不言,各抒己见,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同时,学生处在学习阶段,他们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丰富,手头资料欠缺,因此教师还要树立社会大课堂的观念,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要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当学生独力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四、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更会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和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同学们感觉我们像妈妈像朋友。

五、带着鼓励和表扬、携着尊重和理解进入课堂

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对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金钥匙,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如一缕春风,吹拂着孩子们求知的心扉。要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体验到教师的呵护,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日益强烈,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难以完成教师的要求时,要尽量打消其厌烦情绪,确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尚未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的心理能量;应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讽刺挖苦责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是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与肯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质疑、反驳、各抒己见等行为时,要及时对这些创造性发展表示诚恳的支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进行仔细分析,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让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与答案,从而达到师生的心理相容。

总之,教师要把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学生创新的“生命之树”常青。

上一篇:加强高中书法教学 培养学生书法素养 下一篇:对童话课文教学的几点体会